<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实践与探讨

        关于落实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情况的调查

        • 来源:青山区人大
        • 发布时间:2021-06-24 17:24

           为深入调查了解青山区疫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督促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政策落实,推动全区经济实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最近,区人大常委会成立工作专班,通过实地走访、专题座谈、对口联系、数据分析等形式,全面调查了解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政策的贯彻落实落地情况。现分析报告如下:

          一、落实扶持政策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闻令而动,强化措施,全面落实扶持企业复工复产系列政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一)落实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大。国家、省、市出台疫后重振经济的系列政策后,区政府及职能部门迅速行动,合力做好政策宣工作。一是利用互联网普及宣传。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政务服务专线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扶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到宣传全覆盖、无盲区,确保部门经办人、企业经办人和责任人等知晓率达100%。二是印发资料强化宣传。迅速整理印发《武汉市疫情期间复工复产主要扶持政策实施细则及政策解读汇编》、《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主要扶持政策一表清》200余套,第一时间下发到全区中小企业,便于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享受应有的扶持政策。三是组织干部入户宣传。通过对口联系企业平台,安排处级以上干部294人深入对口企业,面对面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累计开展各类政策宣传25665户次,政策咨询辅导3270户次,帮助企业全面掌握政策,推动了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四是通过职能部门对口宣传。发改局、财政局、科经局等部门组织专班,入户调查、宣传政策,先后开展社保、税务、信贷、审批服务等各类专题讲座10余场次,使扶持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落实扶持政策的组织力度大。区政府高度重视疫后经济重振工作,结合企业复工复产实际,分层次开展组织调度。一是组建指挥机构统筹推动。3月10日,区政府成立青山区企业服务分指挥部,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各项工作,迅速及时审核通过了3182家企业复工复产申请。二是组建工作专班跟踪推动。根据复工复产主要支持政策实施要求,按照减税降费、养老、失业、工伤等减免政策,组建相关工作专班,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市政策支持倾斜,另一方面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诉求,加大扶持政策的对接力度,确保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的问题有人服务、有人落实,有针对性地得到解决。三是部门专人负责强力推动。全区各部门、各街道紧密联系实际,弘扬“店小二”精神、开展领导干部挂点服务重点企业、采取“点对点”销号式服务等举措,全天候、全流程帮助解决企业和重大项目复工开工,妥善解决资金、用工、防疫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有力推动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三)落实扶持政策的实施力度大。为全面推进各项扶持政策的迅速落实落地,区政府各职能部门立足本职,优化措施,加大实施力度。一是把优化服务审批流程摆在首位。区行政审批部门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不断改进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开通24小时服务企业热线、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灵活高效审批机制,实行即报即批、应批尽批。目前线上线下共审批通过3182家次企业复工复产事项,审核率100%。二是把切实解决企业困难作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下达问题整改督办单、区领导现场办公等方式,全面收集企业复工存在的困难并及时解决。深入开展“千局对千企”活动,组织全区局级干部服务结对企业,为企业纾困解难。举办网络招聘、现场招聘12场次,组织200家次企业提供就业岗位9000多个,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企业复工复产存在的问题。三是把扶持政策落实落地作为目标。3月份以来,全区各部门积极主动落实企业复工复产扶持政策,兑现党和政府的承诺。全区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围绕发展大局,深入武钢新日铁镀锡板、春笋集团、西马物流等270多家企业,听取民意,了解企情,督促政府认真落实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各项政策措施。至7月底,为全区中小企业解决纾困专项资金、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减免社会保险、阶段性减免税负、惠企补贴、房租减免、电费补贴等七大类,共计51.87亿元(具体见附表)。

          (四)落实扶持政策的实际成效大。一是企业复工返岗情况良好。全区规上工业企业、限上商贸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等284家企业全部实现复工,复工率达100%。其中全区规上企业登记在册用工人数64458人,返岗人数70171人,实际复岗率108.9%。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步入正轨。按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各部门认真落实工作职责,全力指导企业复工复产,做到专班专人跟踪服务、督促落实。城建局全力优化环境、主动服务,积极争取市级部门支持,帮助67家建筑企业筹集资金4亿多元,解决了企业补充流动资金、支付农民工工资等问题。上半年,全区建筑业实现产值150.4亿元,同比增长12.8%,为全区首个实现产值“由负转正”的行业。三是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对市级重大项目的实施,采取明确责任主体、开展跟踪督办、定期进行通报等手段,加大重大项目复工的推进力度。目前,武钢有限、中韩石化等企业38个“三化改造”续建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6.03亿元,占全年投资总额约40%。针对武钢产城融合转型发展项目,区政府和职能部门采取周对接、月调度、季分析的办法跟踪推进,目前项目可研报告已形成,项目预计投资143亿元,初步列入省市“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四是企业困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在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过程中,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自身,无论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都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为此,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一线服务,切实为企业复工复产排忧解难。房管局、教育局等多个部门加强协调服务,妥善化解矛盾问题,推动华侨城7街坊、武钢三中改造、中韩石化280万吨催化裂化等项目顺利开工。商旅局针对商贸服务业复工困难、经营困难的实际,采取发展直播经济、支持夜间外摆、打造美食街区、实施经营奖励等系列措施,对55家商贸企业、外贸企业实施奖励,总金额近400万元,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复工复产难关,赢得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二、落实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全区在落实扶持企业复工复产的系列政策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是思想上认识不够。国家、省、市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后,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做了大量宣传引导工作,但个别单位和少数干部仍然存在对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领会不够、认识体会不深、精神理解不透等问题,对疫后扶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动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扶持政策的及时有效贯彻落实。

          二是落实上发力不够。中央、省、市根据疫后复工复产的实际,出台了数以百计的惠企政策,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在今年4月29日发布的《武汉市疫情惠企政策汇编》(第八版)就有126项惠企政策及政策解读。这些惠企政策存在数量多且不断更新的特点,部分企业在面对如此多的惠企政策时,存在政策了解有缺漏、政策解读有困难等情况。相关政府部门调查研究、听取意见不够深入,在吃透政策、分类掌握、有序落实上做得不尽人意,特别是结合区情、企情、行业特点等方面提供针对性惠企政策服务上还显得不足。

          三是行动上协同不够。落实企业复工复产支持政策是一项严肃而又复杂细致的工作,具体推进过程中,有的部门、有的干部习惯于用老套路、老办法,行动迟缓、办事拖拉,甚至对企业咨询的政策问题解答不清,导致企业对政府有想法,心存疑虑。同时,落实优化审批流程、税收减免、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等复工复产扶持政策,均需要多部门同频共振、协调推进、同向发力,而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协同力度不足、沟通机制不完善等情况依然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扶持政策的迅速落地。

          四是难题破解上魄力不够。贷款难、还款难是全区疫后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部分商贸行业受疫情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叠加影响,贸易量下滑比较明显,讯华庚泰、国塑科技等商贸企业库存积压严重,而中秦金属、鑫华泰等企业资金回笼慢、营运成本高,还贷付息压力较大。面对这些企业疫后存在的体制性障碍、融资性难题,相关部门在帮助支持时显得办法不多、魄力不够大、效果不明显等。

          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既要做好疫后企业重振的扶持工作,更要做好加快转型发展中的企业服务工作,从思想上行动上贯彻落实区委十一届八次会议精神,不断提升开创老工业基地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

          (一)着力提升贯彻政策方针的驾驭能力

          3月份以来,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步好转,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的政策措施,这是党和国家从湖北省、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和长远战略出发,针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和负面影响,而采取的必须和有效的战略部署,动员和调动国家部委力量支援湖北、支持武汉,力度之大、政策之多、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充分认识国家出台系列扶持政策的重大现实意义,才能更好地结合区情、联系实情、对接企情,用活用足用好扶持政策,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青山正处于疫后重振、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对全年的工作大局和目前的工作重点做出全面部署,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提升贯彻党的政策方针的驾驭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及时、迅速、准确地学习掌握各项政策,紧盯政策走向、紧密结合青山区情企情,主动出招,抢先作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要是政策明确的我们就坚决贯彻执行,只要是有利于青山发展的我们就坚决落实照办,努力以良好的政策驾驭能力推动青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着力提升政策落实的执行能力

          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提升工作执行力,是做好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基础。一要提升惠企政策的知晓度。充分利用报刊、互联网、宣传手册等,多平台、多渠道宣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政策宣传网络,让企业更好地知晓政策内容。二要把握政策执行的精准度。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企业疫后生产经营中的痛点和难点,找准政策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对待制约企业复工复产的重点问题要专人专班负责,实行“一企一策”销号式管理。三要提高政策执行的加速度。认清青山疫后经济转型发展的严峻形势,深刻领会市委、区委对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求,要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抓企业复工复产,抓经济社会重振,积极运用科学技术,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优化加速审批流程。四要压实政策执行的满意度。坚持以企业的满意度为疫后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最高标准。对待企业复工复产工作要多听取企业的声音、多掌握社情民意,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对妨碍企业复工复产的行为,对在复工复产工作中出现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三)着力提升用足用活政策的协调能力

          新时代新形势下推动区级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工作协调沟通能力是关键。一要畅通政府内部上下沟通机制。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落实惠企政策工作中,一方面,要结合工业城区实际,积极向省、市争取更多优惠政策、倾斜政策和重大项目,助力青山转型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区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建立区领导挂帅,明确牵头单位和协同部门,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和企业反应问题有部门管、有责任人落实,避免出现问题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从而影响惠企政策落实,影响政府声誉。二要畅通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沟通机制。建立与企业月调度、季分析、年总结的沟通服务机制,健全企业诉求收集、处理、反馈制度,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学习发扬“店小二”精神,建立销号式管理模式,发现问题限定时间、明确责任人处理落实。建立24小时联系企业机制,实行 “保姆式”服务企业,第一时间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生产发展出谋支招。三要畅通银行和企业的沟通机制。针对前期走访服务企业中普遍反映的贷款难、融资难问题,财政局、金融办等部门要吃透国家的相关政策,结合企业反映问题,织密政银企对接网络,引导银行对企业分类施策,精准对接,应贷尽贷;优化完善融资配套政策,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整合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大中型制造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补助等政策,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四)着力提升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创新能力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各项工作,我们应保持和发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工作劲头与活力,以只争朝夕、拼搏赶超的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创新发展。一要整合好创新发展的各项政策。政策是机遇,政策是资源,政策是红利。要主动收集整理支持经济发展的各级各类政策,善于利用政策引导企业抓住机遇,加速自身裂变发展、提档升级。政府部门要最大限度发挥各种支持政策的叠加效应,坚持宣传好,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助力企业从疫后复工复产到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蝶变,营造尊重企业、尊重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二要服务好创新发展的重大项目。狠抓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强化工作举措,落实工作责任,积极对接抗疫特别国债等中央支持资金,扎实有力推进续建项目建设,雷厉风行抓好新建项目开工,解放思想加快前期项目审批,抢抓机遇加强重点项目策划,强力推进重大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使重大项目建设成为青山加快发展的最强动能。三要落实好创新发展的招商机制。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推动青山疫后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构建生态宜业宜居新青山、“一轴两区三城”发展战略、优势产业优势行业优秀人才,大招商招大商,对外谋求产业增量,对内厚植“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的“三高”企业,吸引一大批国内外龙头企业在青山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四要优化好创新发展的服务功能。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一揽子帮扶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国内一流的法制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弘扬“店小二”精神,大力推广线上服务、网上服务、24小时服务机制,认真落实“十必须十不准”要求,服务企业做到随叫随到、人到心到、服务周到,切实放下身段,俯下身子,积极作为,为重振青山经济发展雄风创设良好的营商环境。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20年9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武汉市青山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鄂ICP备05003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