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733569413/2022-32891 | 发布日期 | 2022-10-26 |
---|---|---|---|
发布机构 | 青山区发展和改革局 | 有 效 性 | 有效 |
标 题 | 青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文 号 | 青政【2022】19号 |
青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青山区发展和改革局
二〇二二年九月
前 言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青山区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适应社会消费需求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提升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培育发展新动能、争创发展新优势,依据《青山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目标纲要》精神编制《青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系统梳理了“十三五”期间发展基础和存在问题,多层面研判了“十四五”发展形势,明确了青山区现代服务业“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主要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产业、重大工程以及保障措施,是“十四五”期间青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第二节 存在问题
第三节 发展形势
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产业空间布局
第四章 重点产业方向
第一节 工业设计与技术服务
第二节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
第三节 现代物流
第四节 现代金融
第五节 商贸商务
第六节 文化旅游
第七节 房地产
第五章 重大工程
第一节 招大引强一号工程
第二节 专业园区建设工程
第三节 产业更新重构工程
第四节 创新创业赋能工程
第五节 产业深度融合工程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 强化要素保障
第三节 优化发展环境
第四节 加强统计监测
附件.青山区“十四五”现代服务业规划重大项目投资计划
表42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
第一节 发展基础
总量规模持续壮大。“十三五”以来,随着青山滨江商务区开发建设以及三旧改造空间腾退,全区服务业发展要素不断积聚,服务业总量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十三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由126.22亿元增长至207.75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0.5%;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由12.53亿元增长到64.58亿元,年均增速达到50.7%;交通运输及仓储业营业收入由10.57亿元增长到18.39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4.8%;服务业增加值由170.81亿元提高至261.05亿元,年均增长8.9%;服务业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占比26.4%提高至2020年占比34.3%,累计增长7.9%,服务业成为优化经济结构重要动力1。
图1-1青山区“十三五”时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P占比
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稳步推进。“两带三圈”2商业体系日趋完善,武商众圆广场、奥山世纪广场、武汉印象城三大商业综合体和红坊里、吾行里等现代化商业综合体陆续建成;充分发挥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带动作用,培育新增长点,区域人气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推进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华侨城依托8-11街坊红房子地块开发项目,打造国家工业遗产复兴典范;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宝湾国际物流园建设顺利。
现代服务业稳中提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消费市场持续扩容,现代服务业新业态逐步显现。生产性服务业提质换挡,工业设计稳步发展,服务钢铁、石化产业做大做强。全域旅游发展不断推进,张公山寨和武钢博物馆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青山江滩公园荣获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总部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快手多媒体、平安普惠武汉等一批总部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落户青山;数字经济稳步推进,武钢大数据产业园项目进展迅速,IDC中心区一期机柜招商基本完成,二期开工建设,跨海侠科技、迅潮电子等一批优质电商企业蓬勃发展。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全区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建立新的“1+N”招商政策体系,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空前强势。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长江云通总部及其产业集群项目,布局智慧城市、智慧出行,打造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积极打通央企地方合作通道,金融街创新金融城、东风嘉实多油品有限公司汽车润滑油技术研发与检测中心、大华锦绣国际等一批世界500强和大型央企投资重点项目成功落户青山。
服务支撑日趋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区加强政策引领,统筹协调资金、人才、品牌等优质要素,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出台《青山区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青山区突破性发展新民营经济政策措施》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支持总部企业、科技创新、民营经济等领域快速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服务能级。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建设,服务业准入门槛降低,审批手续更加简化;制定“四办”清单,强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表1-1 “十三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类别 | 序 号 | 指标 名称 | 单位 | 2015年(实际值) | 2020年 (目标值) | 2020年(实际值) | 备注 |
产业规模 | 1 | 服务业增加值 | 亿元 | 170.81 | >258 | 261.05 | |
2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26.4 | 45 | 34.3 | ||
行业 指标 | 3 | 工业设计和技术服务营业收入 | 亿元 | -- | -- | 41.82 | |
4 |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营业收入 | 亿元 | -- | -- | 9.72 | ||
5 | 交通运输和仓储业营业收入 | 亿元 | -- | -- | 18.39 | ||
6 | 本外币存贷款余额 | 亿元 | -- | -- | 2894.45 | ||
7 |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 | % | -- | 10 | 10.5 | ||
8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亿元 | -- | -- | 70.32 |
第二节 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青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一定成就。但总体而言,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仍较弱,整体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产业发展结构不优。服务业占比不高。2020年,全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1.10、64.6、34.3,现代服务业规模和占比有待提升。服务业配套不全。科技研发、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商务等生活服务业发展总量偏小,以大数据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新业态尚未形成合力,全区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亟待培育。
服务业发展活力不足。产业发展质量不优。进规进限企业占比不高,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税收创收成效不明显。政策体系不活。在财税优惠、投融资渠道、营商环境等方面缺乏有力政策扶持,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不够。发展模式不新。传统商贸专业市场,软硬件设施落后,沿袭传统交易模式,呈现出低水平、同质化状态,缺乏创新模式。
服务业企业缺乏龙头带动。服务业发展呈现“散、小、全”组织形态。全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仅9家,并且营业收入规模较小,缺乏有影响力的龙头服务企业。规上物流业企业服务功能单一,第三方物流发展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知名品牌少,产业链短,市场竞争力不足。同时,现代服务业向制造业逆向渗透力不足,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对不足,不能有效支撑青山区产业转型升级。
服务业人才支撑不够。核心人力资源不足。高素质、专业化的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特别是缺乏懂政策、精技能、能运营、善管理的复合型现代服务业人才。人才支撑政策不全。目前,全区有利于人才引进、作用发挥和技术研发、成果运用的服务业创新机制相对滞后。
第三节 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全区服务业转型跨越、提质增效的关键期,必须认清发展新形势、凝聚发展新共识、厚植发展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力。
从国际形势来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全球现代服务业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市场力量不断增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向纵深发展,呈现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服务业逐渐成为产业转移的新热点。生产性服务业跨国转移成为新一轮国际投资的突出特征,金融、保险、咨询、管理、法律等专业服务业成为产业转移的热点行业。新冠疫情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在很长时期内依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潜在的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大。
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现代服务业呈现出新潜力、新需求、新活力、新业态的“四新”态势。一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呈现新潜力,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0.5%,首次超过50%,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4.5%,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提质增速,增速远高于全国GDP增速和服务业总体增加值增速,我国现代服务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二是现代服务业供需两端提出新需求,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农业、制造业的升级等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新需求,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有效扩大和提升商贸、餐饮、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三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将进一步加速服务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服务网络化、智慧化、平台化,个性化、体验式、互动式等服务消费蓬勃兴起,催生服务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四是生产要素不断集聚释放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活力,“十四五”期间,随着高端人才的不断增加、资本的不断投入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精细化和专业化,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机遇。
从省内环境来看,区域协同发展、对外开放战略、疫后重振国家政策倾斜等多重机遇与湖北经济发展阶段合拍共振,全省现代服务业处于历史机遇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全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配置资源,重振现代服务业生机提出更高要求。二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落细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业援企、稳岗、扩就业等工作,探索突破服务业体制机制障碍的路径,推动服务创新,为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三是全省步入服务消费主导新时代,2020年湖北省人均GDP超过1.14万美元,从国际发展来看,现代服务业进入消费升级加速期,居民对改善生活条件的生活性服务消费需求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均快速增长,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后劲十足。四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战略的实施拓展湖北省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空间,为全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服务输出,拓展服务经济发展的腹地创造更好条件,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进入“弯道超车期”。
从武汉发展情况来看,疫后重振政策叠加机遇促进武汉现代服务业重获生机,后疫情时代数字转型催生经济发展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新冠肺炎疫情给武汉现代服务业带来较大冲击,也为武汉未来改革攻坚明确了方向,后疫情时代,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成为全球数字经济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上的重要节点,有助于武汉市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同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多项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在武汉叠加,促使武汉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企业、新产业和新模式,武汉现代服务业发展迎来跨越发展的最有利宏观政策环境。
从青山发展情况来看,当前现代服务业正处于腾笼换鸟的关键时期,城区功能品质提档升级,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凸显,空间布局及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的良好态势。一是交通区位优势加速提升,青山区被纳入武鄂黄黄都市连绵带主要节点,武汉四环线、地铁5号线已建成通车,右岸大道北段、和平大道东延线、12号线、19号、新港线将建成通车,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武汉市同频共振。二是城区功能品质提档升级,旧城改造更新全面加快,交通条件及生态环境大幅改善,青山江滩、戴家湖公园、武丰闸湿地公园等成为城市环境修复样本,长江北湖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武钢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正在打造,华侨城长江右岸文化复兴示范区等高端服务项目加快引进,城区功能转型重量级公共空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青山先行区正在推进,青山区正快速从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为宜居宜业宜游综合性城区。三是以打造数字青山为契机,青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四是武钢工业腾退地转型发展、中韩石化炼油老厂搬迁有效破解全区服务业空间不足、发展受限的问题,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开辟空间,助力青山现代服务业“腾笼换鸟”。
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第一要务,抢抓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发展、武鄂黄黄都市连绵带主要节点机遇,紧扣全市打造“五个中心”的奋斗目标,围绕打造武汉高质量发展“青山新极”发展目标和“五区”3创建战略定位,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发展工业设计与技术、软件与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贸商务、文化旅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高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创新服务方式、服务业态、服务内容和服务载体,实现青山区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顺应需求侧改革趋势,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市场竞争中提升青山区现代服务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创新驱动。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把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服务业的应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青山区现代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及服务业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发展,提升青山区现代服务业综合实力。
坚持集聚发展。坚持拓展增量空间、优化存量空间,统筹东部生产性服务业和西部生活性服务业区域发展,引导现代服务业在产业园区、特色楼宇、特色街区等区域集聚,推动存量资源挖潜增效。
坚持开放合作。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规则,同步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拓展武汉城市圈区域合作,主动对接中国(湖北)自贸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三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打造武汉高质量发展“青山新极”的发展定位,坚持生产性、生活性服务并重,新老业态、线上线下并举,以产业园区和城市楼宇为主要载体,加快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进程,推动跨界融合与服务优化,突出扩量提质,强化高端引导,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规模,全面提升全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吸纳区域新增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具体目标
产业规模明显提升。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5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和引擎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
产业结构更加高端。着力培育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经济新业态,做大做强工业设计与工程服务、技术研发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做精做细商贸商务、文化旅游、房地产等都市型服务业。
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推动现代服务业高端要素向滨江红城、北湖绿城和滨湖蓝城三城现代商务区、特色街区、研创园区集聚布局,推动武钢、中韩石化工业腾退地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突出、产业集聚、错位互补、协同发展的服务业布局体系。
商贸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商贸流通效率进一步提升,商贸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增强,服务贸易增长明显。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外贸出口年均增速保持5%左右,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速保持在9.5%左右。
经济社会效益日益突出。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明显增强,税收比重上升,营业收入保持较高增速。到2025年,服务业就业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50%以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10%以上。
集聚效益显现。至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企业,带动全区服务业发展;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表2-1“十四五”时期青山区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类别 | 序 号 | 指标 名称 | 单位 | 2019年 (实际值) | 2020年 (基准值) | 2025年 (目标值) |
产业规模 | 1 | 服务业增加值 | 亿元 | 274.23 | 261.05 | 450 |
2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31.8 | 34.3 | 40 | |
行业 指标 | 3 | 工业设计和技术 服务营业收入 | 亿元 | -- | 41.82 | 100 |
4 |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营业收入 | 亿元 | -- | 9.72 | 30 | |
5 | 交通运输和仓储业营业收入 | 亿元 | -- | 18.39 | 30 | |
6 | 本外币存贷款余额 | 亿元 | -- | 2894.45 | 4200 | |
7 |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 | % | 20.5 | 10.5 | 10 | |
8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亿元 | 100 | 70.32 | 120 |
第三章 产业空间布局
全面对接青山区“一轴两区三城”总体空间布局,围绕全区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方向,按照“产业集聚、特色鲜明、错位互补、协同发展”要求,高效整合服务业存量空间资源,充分利用武钢工业腾退土地资源,整体优化青山区现代服务业空间格局,建设一批特色街区、专业园区,打造武汉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1.数字经济融合集聚区。依托武钢大数据产业园、青山数谷、武钢工业腾退地,导入数字经济产业,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B2B、数字创意和电子商务等产业。以滨江商务区核心区为载体,引进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链龙头企业总部入驻,打造数字经济产业总部集聚区。
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沿冶金大道建设特色化、专业化工业设计及工程产业带,依托武钢总部、锐创中心、宝业中心等特色楼宇集中布局工业设计及工程服务产业。以严西湖产业研发园、清潭生态科技城、环科园双创平台等科技创新载体为核心,多点布局技术研发及服务产业。依托武钢工业物流港、化工区物流港、宝湾物流园等,集中布局现代物流业。结合沿港路区域城市改造,打造红钢城金融服务街。
3.都市型服务业集聚区。以青山滨江商务区、和平大道高端商务商贸发展轴、友谊大道高端商务服务特色街、钢谷电子商务产业区等为重点,集中布局高端商贸商务。以滨江江滩、严西湖岸线、红钢城大道、两河区域等为重点轴线、青山老镇、红房子文化创意产业园、北湖长江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为重点区域,集中布局文化旅游产业。立足青山工业基础和区位特点,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围绕工程服务、数字内容、电子商务、创意设计、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特色楼宇。
图 3-1青山区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
第四章 重点产业方向
第一节 工业设计与技术服务
加快发展与青山工业制造协同互促的工业设计、研发和工程服务产业,鼓励建立工业设计中心、科技研发平台,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打造特色化、专业化工业技术服务产业带。到2025年,工业设计与技术服务过亿元企业数量新增5家以上,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00亿元。
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服务。依托中冶武勘、中冶南方武钢设计院、湖北建工、安环院等驻区设计院所,聚焦冶金、化工、建筑、环保等行业需求,重点发展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创意设计等专业性工业设计服务,形成规模化集聚的竞争优势。支持工业设计企业跨行业多领域拓展,发展工程总包、工程咨询、工程监理、技术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等业务,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咨询服务转型,支撑武汉建设工程设计之都。大力推进与工业紧密配套的研发设计,推动多领域集成产品创新设计。结合旧城改造、工业遗产保护,推动工业设计与历史、文化、生态等元素结合,促进工业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着力发展科创研发服务。支持研发类企业专业化发展,推动中冶武勘、中冶南方武钢设计院、461厂、武科大、安环院等驻区大企业及科研院所整合科研资源,依托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等研发平台开展工业科研服务,推动武钢工业腾退地引进科创项目,做大工业研发服务规模。加快推动严西湖产业研发园、清潭生态科技城、北湖大港产业孵化中心、环科园双创平台等研发载体建设,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氢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引进研发机构,建设产业孵化综合服务机构,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新业态。推动科研资源开放服务,建立健全科研设施及仪器设备开放运行机制。
大力发展工程服务。抢抓“一带一路”、海外资源开发机遇,依托中冶武勘、中国一冶、中冶南方武钢设计院等冶金类工程服务龙头企业,着力拓展冶金类工程总承包业务。以新型城镇化、新基建、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为契机,着力培育引进一批数字基础设施、乡村改造等工程服务企业。积极对接污染防治攻坚战需求,依托中国一冶、华德环保、安环院等重点企业,着力拓展大气污染超低排放改造、水污染治理、固废综合利用、生态修复等节能环保工程服务。推动工程咨询行业变革创新,大力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服务。
着力发展检测检验认证服务。依托中冶武勘、武科大、安环院、中冶武建院等单位,围绕工业设备(产品)、建筑工程、劳保制品、环境保护、耐火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第三方检测检验认证服务。面向制造业全过程,推动检测检验认证服务由单一合格性检测、认证业务向集诊断、试验、分析、验证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转型,建设集研发、检测、成果转化于一体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加强技术创新,积极研发引进视觉检测、激光无损检测、大数据检测等先进检测技术,推动“质检”向“智检”转变。积极培育引进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的检测检验认证企业。
第二节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
围绕服务青山数字化转型,导入5G、数字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加快建设“青山数谷”,大力发展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数字创意等产业,推进传统服务业数字化提升,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数字融合应用先导区。到2025年,力争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
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依托武钢大数据产业园、青山数谷、长江云通集团总部等,集聚“数据存储、数据应用、数据交换”三个大数据产业板块,加快导入云计算基础设施、政务云服务、企业云服务以及行业大数据应用平台项目,引导数字经济行业龙头企业落户青山,打造滨江商务区数字产业大道。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各行各业融合创新发展,打造全国工业云智造示范园区、华中地区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支持城市矿产交易所建设行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平台。
提升发展工业互联网。立足青山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制造业优势,依托“青山数谷”、长江云通、武汉宝信软件等,着力发展高端工业软件和工业互联网,重点支持研发设计类、生产控制类、流程管理类工业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应用,大力开发船舶、海工及重型装备等优势制造行业核心软件,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提升系统综合集成水平,着力将青山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互联网聚集高地,加快推动青山区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发展数字创意。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智慧新青山”项目建设拓展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做大做强青山数谷项目,依托长江云通、快手(武汉)多媒体、黑芝麻智能科技和武钢大数据等产业龙头招大引强、招新招特,推进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合作,加速打造产业链生态圈。在生产流通领域,着力培育远程办公、网络营销、智能配送、电商平台、区块链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拓展基于精品IP形象授权的品牌塑造。在文旅领域,依托青山“红房子”亮点区片、两河文化和古镇文化重要功能片建设项目,着力开发推广数字文化产品、数字教育产品,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培育虚拟展示、云上旅游等新业态。在生活健康领域,着力培育互联网医疗、智慧药房、智慧生活、智慧健康等数字化服务。
推进传统服务业数字化提升。大力发展新零售,依托武汉印象城、武商城市奥莱、奥山世纪城等成熟商业体和红坊里、恩施街等特色街区,导入直播电商、社交电商、智慧生鲜等智慧零售等新业态,激发居民消费热情、提升消费拉动作用。实施物流智慧化改造行动,加快推进长江中游(武汉)化工物流枢纽项目,打造长江中游化工物流产业基地。积极推广“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加快建设港东名居养老院、区级(新集)康养中心,进一步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分层分类提供老年照护服务。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引入智慧物业、安防、康养等企业,建设社区智慧管理云平台。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加大招引和培育力度,推动印力中心等尽快进入亿元楼宇行列。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府数字监管治理新模式,着力构建多方共治监管机制,提升政府监管数字化水平。
专栏4-1特色服务业重点项目 |
1.中新国际创新中心。在青山区实施睿克国际创新合作中心项目,建设在中国的总部与研发生产中心,并打造国际性的生产、销售、创新、示范、交流、合作、引进、服务的平台。 2.阿里云创新中心项目。利用青山区工业遗址厂房,导入直播培训、产业峰会、产业孵化器等新经济业态,打造未来创新产业社区。 3.长江云通集团总部和产业集群项目。项目业务范围涵盖日常民生支付的市民卡,并建立华中地区民生服务数据中心,打造数字城市的技术支撑平台、结算平台与资金平台,建设数字城市新模式,项目总投资20亿元。 |
第三节 现代物流
发挥青山区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以大宗商品物流、危化物流为重点,加快提升现代物流产业规模,培育现代物流新业态,创建港产城一体化的国家级现代物流枢纽。到2025年,全区规模以上物流企业21家,其中全国5A物流企业1家,4A物流企业2家,3A物流企业15家,交通运输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0亿元。
提升现代物流产业规模。发挥青山区港口岸线长、铁路专线多、四桥通达的区位优势和“水铁公空”立体化多式联运体系优势,加快推进武汉工业港物流产业基地、化工园区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投运,重点围绕煤炭、矿石、钢铁、水泥砂石、油品、化工产品等品类,发展大宗商品、化工产品物流,提供贸易、金融、物流、加工等综合服务,打造华中区域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和生产资料集散中心,积极建设集装箱码头。支持宝湾国际物流园做大运营规模,做强智能化物流和综合物流服务品牌。积极引导大型制造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培育发展专业化、精细化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加快引进物流区域总部及3A级以上物流企业。
培育物流新业态。面向冷链物流、快递物流、供应链管理,大力发展分拨管理、空箱集管、货单质押、代收货款等物流新业务,推广“互联网+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全程监管”等智能物流配送方式。引进5G、大数据、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助力物流港口“云端”转型,打造数字化物流和交易平台。加快培育面向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业,支持宝武、中韩石化、中冶等大型制造企业建立物流供应链体系,发展共同配送,推动仓储式超市、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多业态资源共享和融合联动发展。服务东部特色农产品产供销做大做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快递进村全覆盖。依托“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探索集装箱铁水联运、铁公联运在“一单制”上实现率先突破。
完善物流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内一流港口标准升级港口相关硬件和配套设施,提高多式联运转运效率,提升物流的智能化水平,引导作业机械、车辆优先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建设全国铁水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积极推动中部陆海联运大通道建设。优化物流通道布局,完善空港物流、高铁物流等通道建设。改善21号公路、青化路通行条件;加快友谊大道快速路、和平大道东延线、长江右岸大道北段等快速路建设;畅通物流产业园与城市主干道的连接道路。积极完善区域物流配送“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网络建设,推动港区腹地及四环线附近布局建设综合物流园及专业物流中心,引进快递分拨中心项目,改造建设一批公共配送中心,推进物流设施共享共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智能配送设施改造。
专栏4-2现代物流业项目 |
1.武钢工业港物流产业基地项目。按照中国宝武和宝武物流资产的发展战略,在青山区打造中部地区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港,创新以钢材物流为核心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华中区域最具竞争力的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与生产资料集散中心,构建港产城一体化的国家级现代物流枢纽。 2.长江中游(武汉)化工物流枢纽项目。充分利用区域内港口、铁路及城市快速路等综合交通优势,整合长江水运、铁路、公路等交通优势,大力推进化工物流发展。 |
第四节 现代金融
立足青山区情,着力推动金融业差异化发展,重点培育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努力把金融产业打造成为全区经济引领风向标。到2025年,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力争达到4200亿元。
推动金融业差异化发展。着力打造科技金融,以红钢城金融服务街、智慧青山和科创青山为核心,引进一批大数据、区块链、智慧金融、数字征信等科技金融企业,着力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着力培育普惠金融,依托红钢城金融服务街,结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股份制银行实现差异化经营,推动城商行、农商行立足当地服务区域内小微企业,推动建设中小微企业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发展新型金融服务。以产业基金为载体,大力推进投贷联动业务,积极开展直接融资、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等业务,持续推进新型政银担、“税融通”和续贷资金过桥业务,构建多渠道、多品种金融服务市场。试点物流金融工程,打造一批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租赁市场,支持发展钢铁装备、化工设备等融资租赁服务,鼓励开展售后回租业务。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培育引进金融中介机构。积极搭建金融中介服务平台,发展会计、资产评估、资信评级、证券咨询、第三方支付、保险经纪公司等金融中介服务,吸引国内外知名金融中介机构落户青山,构建专业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鼓励本地较大规模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兼并、合并、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化经营,提升金融中介服务综合实力。
第五节 商贸商务
积极适应现代都市发展趋势,加快引进培育商贸商务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着力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优化升级商业网点和商业基础设施,重塑青山商务商贸新格局。到202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商贸商务综合实力实现跃升。
加快引进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青山设立财务管理、采购销售、研发设计等职能型总部和区域综合型总部,完善激励政策。实施大型商贸企业引进计划,吸引大型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龙头企业在青山设立法人公司或结算中心,对区外迁入并达到总部企业认定标准的企业给予综合支持。在华侨城红坊、青山滨江商务区等重点商圈引进布局一批具备消费潜力的知名品牌旗舰店、首店、体验店。实施实体零售企业创新转型示范计划,引导商场、超市和生鲜市场拓展网店、微店、小程序等线上销售消费通道,加快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无人商超、非接触商超建设,推广便利店O2O模式、智能零售柜等,打造数字经济消费新场景。积极引进财税、法律、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企业管理、广告、会展、信息咨询等专业服务公司,提升青山商业服务生态圈能级。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强化楼宇经济在城市服务业集聚升级方面的重要载体作用,围绕临江大道带规划建设一批优质楼宇,扩大商务写字楼宇总量。推动现有存量楼宇挖潜增效,提升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指标,积极盘活闲置厂房建筑资源,灵活采取拍卖、租赁、资产置换、承包经营等方式盘活资产发展楼宇经济。按照“一楼一产业”原则,规划商务楼宇功能定位,围绕工业设计、工程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AR/VR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特色楼宇,重点培育以生产性服务业、数字经济为主题的特色楼宇,完善楼宇配套设施,加强标准商务楼宇建设,全面引入专业化运营管理,建设楼宇经济信息管理平台。到2025年,新增写字楼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打造3座以上亿元楼宇。
着力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加快发展“夜间经济”,积极引进夜市、夜食、夜购等项目,创建一批夜间经济示范点,以大型商业综合体、恩施街特色美食街等为重点,打造2~3条夜间经济示范街;支持商场延长夜间营业时间,举办特色夜市活动,提升消费活力。着力培育健康消费,结合“大湖+”布局,加快推进北湖绿城新集片康养中心项目和严西湖北岸文旅康养项目,大力引进专业体检、诊疗、康复、健康养老等健康服务市场主体,推动零售药店转型发展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开发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积极发展沉浸式消费,加快引进AR/VR、实景光影秀、主题餐厅等沉浸式业态项目,引导沉浸式业态健康发展。积极培育绿色消费,引导创建一批绿色饭店、绿色商场、生态旅游示范区。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依托青山优势产业,重点推动钢铁、石化、新材料、物流等行业线上转型,建设一批全国性行业电商平台,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电子商务头部企业、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加强社区团购模式引导,增强生鲜电商、社区电商领域综合竞争力;鼓励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等新业态发展,积极打造集策划、制作、宣传、艺人培养为重点的全产业链直播电商产业集群,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配套支撑。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完善导流、交易、服务机制,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加工贸易”模式,建设研发、采购、分拨、结算等功能性机构,提升跨境出口产品附加值。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支持传统零售企业自建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完善线上营销渠道,加快移动电子商务在购物、服务消费和交通、医疗、教育、旅游、养老等领域的应用推广,发展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优化升级商业网点与基础设施。结合全区“一轴两区三城”城市空间结构,着力构建临江大道商务带、和平大道商贸带、红卫路商圈、红钢城商圈、白玉山商圈以及众多社区商业形成的“两带三圈多点”空间布局。结合市政交通设施建设布局,优化城市商业设施布局,规划地下商业网络,依托青山江滩打造一批特色饮食美食街和滨江休闲风情街区,升级恩施街网红“打卡”地;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构建10/15分钟社区便民服务圈,建设具备一站式便捷服务能力的特色邻里中心;完善5G、充电桩、公共厕所、停车场及智能服务系统、无障碍设施等商业配套设施建设。
专栏4-3商贸流通重点项目 |
1.青山滨江商务区启动区。武汉和纵盛地产有限公司在青山区一线临江地段总投资97亿元开发,总建筑面积115万方,包含住宅、酒店、写字楼等多种业态。 |
第六节 文化旅游
以建设“美丽青山”、“魅力青山”为导向,整合全区文化旅游资源,推进全域旅游,丰富旅游产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旅游与工业、数字经济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武汉市文旅新名片、全国工业旅游新典范。到2025年,全区力争新增3A级以上景区1家,街道社区、行政村基本文化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整合利用武钢一号高炉、武钢一米七热轧厂、青山船厂等重要工业遗产资源,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工业遗产文化游乐园,武钢文化旅游区力争创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4A景区。依托武汉工业港、武钢博物馆、钢铁文化公园、戴家湖公园等设施资源,打造以钢铁为特色的青山区工业记忆主题游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依托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青山示范区建设,整合青山江滩绿地、湿地等生态资源,完善滨江绿道建设,打造以“滨江休闲”为主题的长江主轴景观带;加快实施北湖、严西湖及其周边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大地花海项目,引入鄂旅投,整合严西湖、北湖生态区、张公山寨、白玉公园等生态旅游资源,建设严西湖北岸生态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以红房子、武钢为重点载体和场景,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沉浸式游览项目。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加快扩大文化产品供给,以八、九街坊历史风貌区、亮点片区为阵地,建设红房子文化创意产业园,引进一批高质量文化企业,打造现代风格的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传统文化行业转型升级,支持文化文物单位、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园区街区等运用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以大型商业体、特色街区为重点,积极引入音乐剧、街头艺术表演等多种文化展演形式,积极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互动消费等新型文化消费,建设夜间文化消费集聚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完善“四馆三场两中心”为基础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推进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成开放,将戴家湖公园打造为体育运动公园,因地制宜推进陆上冰雪项目开展,打造冰雪产业链,着力培育沙滩排球赛事品牌。
着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工业、商业、数字经济等融合发展,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纳入区域发展战略,用文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青山先行区建设,联动武钢“一号高炉遗址”、乙烯“滩涂白鹭飞”等文旅项目。加快培育长江·喜文化乐园项目,打造时尚婚拍、婚礼婚宴基地,嫁接婚嫁等延伸产业;加快推进柏斯钢琴文创园项目,积极创建传承知音和编钟文化的音乐产业强区。加快推进红钢城大街沿线工业遗址资源改造项目,通过空间重塑功能再造、文化植入和商业创新,打造青山区工业遗址保护更新标杆。依托青山工业建筑特色风貌,积极引进影视基地、直播基地、文创空间、数字娱乐等项目,打造数字文化创意示范园区。依托青山江滩沙滩排球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戴家湖体育公园等设施资源,积极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培育赛事经济。
专栏4-4文创旅游重点项目 |
1.红房子文创产业基地项目。项目定位国家工业遗产复兴典范项目,融合金融、科创、文旅三大产业,打造青山产业金融生态圈、新型科创园区标杆、都市娱乐旗舰和“创意+艺术+设计”的文创产业基地,华侨城中部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200亿元。 2.严西湖北岸项目。以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及运营为切入点,探索生态底线区范围内创新、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打造以绿色生态为特色,以文化旅游为核心,以生产型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都市生态休闲示范区,塑造青山区东部地区的新名片与新地标,实现青山区东部地区形象的整体提升,项目总投资30亿。 3.打造工业旅游示范项目。整合利用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包含新中国工业建设光荣历史的1号高炉、1米7热轧厂、武钢博物馆以及长江钢琴文化产业园、国电青山热电有限公司、青山造船厂、东部化工物流园区、集装箱港等现代工业资源,打造以观光游览、研学为主的旅游线路,展现青山工业史、世界钢铁史和长江工业文明。结合产城高度融合的“花园工厂”和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园的打造,建设以1号高炉为核心和主体、以“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为主题的工业遗产文化游乐园,建成中国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示范区,打造全国知名的钢铁工业文化旅游目的地,积极申报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4A景区。 |
第七节 房地产
积极拓展房地产发展空间,推动青山东部地区旧城改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力度推进保障房建设,提升住宅产业现代化水平,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到202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120亿元。
拓展房地产发展空间。围绕北湖产业生态新城建设目标,落实产城融合理念,结合地铁19号、新港线、以及右岸大道北段、和平大道东延线等重点项目建设,以青山东部地区白玉山片区、武东片区、新集片区为重点,积极拓展房地产发展空间,引进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现代住宅地产项目和特色商业地产项目。推动白玉山街道、武东街道等东部地区旧城改造,实现城区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推进东部12个城中村整体综合改造,变身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现代新城。
优化升级商业地产。积极适应现代都市生活需求,大力开发集居住、办公、商旅、餐饮、文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围绕大型社区、地铁站点等新建一批商业综合体项目。依托青山江滩、环严西湖、青山古镇、红房子工业遗产等优质文旅资源,积极引进高端酒店、高端写字楼等项目,发展康养地产、文旅地产,打造特色康养小镇、音乐文化小镇、青山旅游古镇。
持续加强保障房建设。继续推进公租房建设,按“以需定建”原则有序推进保障性住房供应量,逐步采取在商品住房中配建、单位自建、开发商投资建设、市场租赁或政府采购商品房等多种方式筹集公租房房源,推进公租房保障方式由原实物配租保障逐步转换为货币补贴保障方式,对低保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探索发展共有产权、长租公寓、租售并举、先租后售等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力度,推进农民工形成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有效需求,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提升住宅产业现代化水平。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广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钢结构、轻钢结构等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制定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推动政府投资项目、保障性住房、棚改房等建设项目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进一步推进商品住房全装修,进一步提高全装修比率。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与智慧社区建设相结合,全面提高小区物业管理、生活消费、设施维护等智慧化水平。
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合理引导投资性住房交易。积极探索“先配套、再供地,先公建、后商住”的建设机制,从源头控制潜在库存。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房地产开发商经营信用评价平台,定期开展信用综合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对失信行为进行信用惩戒,营造公平有序发展环境。
专栏4-5现代房地产重点项目 |
1.华侨城青山88地块。总建面28.5万平方米,包含商业、住宅、酒店、体育馆、公寓,武汉华侨城滨江置业有限公司在原青山区7街坊投资60亿元。 2.华侨城8-11街。总建面49.4万平方米,包含商业、住宅、商配、住宅配套,武汉华侨城滨江置业有限公司投资118亿元。 3.融创武钢南库地块(融创临江府)。规划总用地面积72827平方米,项目内配建一所9班幼儿园,新建住宅、商业、公园绿地。武汉融创思远置业有限公司投资37亿元。 4.招商--江璟城。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其中居住面积50.6万平方米,商务商业面积27.4万平方米,投资111.33亿元。 |
第五章 重大工程
第一节 招大引强一号工程
完善服务业招商机制。搭建招商引资平台,聚焦重点招商领域,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发达地区合作,深化与各类政策性银行、产业投资运营企业合作,将传统招商模式与产业链招商、校友招商、新媒体招商、口碑招商等新模式相结合,吸引国内外名企强企、各类资本在青山投资。瞄准工业设计、软件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争取洛可可设计、上海浪尖工业设计、智加设计创新集团、中国软件、北京华盛恒辉、中铁现代物流等一批行业顶尖、国内知名的企业落户青山,大力提升全区现代服务业综合实力。
加大招大引强优惠政策力度。对重大产业项目,参考项目落地成本、投资进度、投产情况、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发展贡献度,分别在项目开工、投产和达产后,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强化招商项目进度管理,加强部门间协同,实行动态分级管理,建立重大项目挂钩联系服务制度,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
第二节 专业园区建设工程
以推动青山区现代服务业分类集聚、提质增效为目标,依托中冶武勘、中冶南方武钢设计院、华侨城、省联投、省长投、佳境、中国保信等投资主体,加快建设武钢大数据产业园、武钢工业港物流产业基地、冶金大道工业设计街区、严西湖产业研发园、清潭生态科技城、红房子文创产业基地等一批专业园区。武钢大数据产业园重点导入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工业B2B、数字基建等项目;武钢工业港物流产业基地重点导入物流仓储、配送加工、供应链金融、交易平台等项目;严西湖产业研发园、清潭生态科技城重点导入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研发、产业孵化项目,以及文化旅游项目;红房子文创产业基地重点导入文化创意、数字娱乐、动漫影视等项目;冶金大道工业设计街区重点导入勘察设计、创意设计、检测检验、遥感测绘、工程服务、技术孵化等项目。加强专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协调推进专业园区建设工作机制。
第三节 产业更新重构工程
旧工业区转型再造。以宝武青山基地(原武钢)拟腾退用地(约7平方公里)为核心,组织实施青山旧工业区再造工程,引进市场主体,结合区域产业规划和功能定位,充分融入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和工业景观设计先进理念技术,高标准谋划拟腾退用地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其中,原武钢拟腾退用地共7个地块,布局现代物流、循环制造、智慧商务、综合服务、研发创新五大组团,全力推进十大标志性项目建设;推动炼油老厂区域拟腾退用地转型为以工业设计、科技服务、总部经济、智慧商贸、现代物流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产业园。组织开展腾退用地环评及土壤污染调查、修复方案研究工作,加快资源整合,谋划标志性项目,制定实施路线图、时间表,积极争取国家、省及相关部门专项政策、资金支持。同步开展片区道路交通、管网、园区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
传统商圈升级改造。推进红钢城商圈、红卫路商圈、白玉山商圈优化升级,着力打造特色商业集聚中心。着力推进恩施美食街经营业态提升改造,打造现象级“网红打卡地”。依托红房子历史街区,注入文化创意设计、旅游服务等公共功能,引导城市功能转型和重要特色空间规划建设,重点打造消费生态区。大力发展便利店和社区商业,构建10分钟生活圈,选择1~2处开展特色社区便民生活商圈邻里中心试点。强化数字化赋能,依托武汉印象城、武商城市奥莱、奥山世纪城等成熟商业体和红坊里、恩施街等特色街区,导入智慧零售等新业态。
第四节 创新创业赋能工程
工业设计及工程服务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冶金大道工业设计街区建设,构筑创客空间和众创平台,打造工业设计产业链。围绕以设计整合技术、资本和生产的“设计+”发展模式,推动工业设计企业进行业务模式、商业模式创新,缩减设计成果转化周期。加大设计公司品牌建设力度,培育一批以创新创意设计为主导的知名设计企业、设计品牌。到2025年,新建一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一批以设计为主体的上市公司、知名设计品牌。制定并实施设计人才专项工程,引进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新设计人才。
科创孵化平台建设。聚焦青山重点产业领域,整合中冶武勘、中冶南方武钢设计院、461厂、中南地勘院、武科大、安环院等科研院所优势科研资源,建设一批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产品检测中心,扩大公共技术研发机构和孵化机构规模,推动科研设施、设备仪器、信息资源高效共享,构建高效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支撑体系。充分利用武汉优势科教资源,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业孵化和科技咨询等方向,扶持和引进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建设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建设,组建科技特派员、技术经纪人等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推动“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服务链建设,以科创青山建设为依托,探索“孵化器+创业风险投资+创业导师”的孵化模式, 建设一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工程中心等面向市场开展中试和技术熟化等集成服务。加强武汉青山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建设,加强产业研究、竞争情报、创新管理和战略咨询服务。
“双创”平台建设。持续完善“创客服务―企业孵化―企业加速”的全链条、全要素孵化服务模式,推动虹蔚微创谷、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创青谷、安环院领创园、摩天之星等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扩容增效,推动华开数科、乐创、创享之星等创新平台聚焦专业领域孵化,扩大场地面积,完善功能配置,积极创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推动“双创”平台与楼宇经济联动发展,依托新建写字楼、存量楼宇及厂房新建一批“双创”平台,力争到2025年孵化器、众创空间及创业工位的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倍。持续加大双创平台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持续开展“青山杯”创新创业大赛,巩固提升青山区特色名片。加快大学生和创业者人才公寓配套建设。
第五节 产业深度融合工程
顺应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趋势,加快推动生产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依托“华侨城生态科技园”,以工业设计和数字经济产业为内核,构建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支持区内武钢有限、中韩石化、青山船厂、461厂、471厂等制造业龙头企业向国内一流专业技术综合服务商方向做大做强。推动武钢集团依托钢铁生态圈打造品质园区综合服务商,加快推进“武钢云谷”计划实施。推进氢能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完善研发设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金融、商贸等服务平台,支持武汉氢能产业促进联盟和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打造氢能产业集群。推动服务业态创新、功能完善和环节重组,积极发挥中国一冶、中冶武勘、中冶南方武钢设计院、湖北建工等综合性工程服务企业引领作用,拓展“文化+”、“科技+”、“金融+”、“物流+”、“商贸+”等业务领域。依托武汉宝信等平台型公司,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构建大数据采集、分析及应用平台,导入产业链协同创效模式,带动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提升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机制,推进落实现代服务业改革发展政策和举措,切实解决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构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全面统筹协调和推进落实省、市、区 “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各项工作,加强重大事项研究和协同推进。落实工作责任制,区内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分工,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加快出台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强化政策有效性和延续性,确保规划落地实施。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改革的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第二节 强化要素保障
支持利用闲置厂房、仓库、楼宇等存量房产资源兴办文化创意、科技服务和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信用担保机构面向服务业企业开展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降低融资成本。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相关专项资金。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围绕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具有现代服务管理技能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培养一批现代服务业实用性人才。
第三节 优化发展环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各项资源统筹,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各类要素精准对接,为企业发展减负、提速、增效。积极协调资金、技术、用工等要素保障,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多渠道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开展“减证便民”工作,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法制环境和政务环境。完善数字经济、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产业扶持政策,在项目审批、用水用电、财政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绩效评估机制,激发公共服务平台活力,引导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与“双创”基地协同发展。
第四节 加强统计监测
按照国家统计分类标准和统计制度,加强对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的统计监测,及时掌握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规模、结构、效益及行业分布等情况,为培育新动能、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加强对批发零售、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流通领域的数据统计,提升对新产业、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的统计监测服务质量。强化有关部门间协调配合,逐步形成季度、年度信息和监测分析报告发布制度。
附件.青山区“十四五”现代服务业规划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表
青山区“十四五”现代服务业规划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表
时间:2020.12.16 | 单位:亿元 | ||||||||||
序号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项目单位 | 建设地点 | 建设规模及内容(不超过50字) | 建设性质 | 总投资 | 起止时间 | 截至2020年底完成投资 | 责任部门 | 备注 |
项目名称 | 72 | 1917.29 | 339.1 | ||||||||
1 | 工业设计与技术服务 | 中南科技综合楼项目 |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 | 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1250号 | 项目总占地面积12350m2,总建筑面积:88627.04m2,大楼由主楼和南北裙楼组成,地上26层,地下3层,主楼建筑高度99.8米 | 在建 | 7.89 | 2015-2022 | 4.2 | 红卫路街 | |
2 | 工业设计与技术服务 | 武钢集团闲置资产改造利用项目 | 待定 | 武钢集团闲置资产 | 利用武钢集团在青山区西部区域的闲置资产,进行改造提升,打造成专业园区,积极引入在线教育、智能制造、大健康等新经济、新业态。 | 策划 | 10 | 待定 | 待定 | 区商务局 | |
3 | 工业设计与技术服务 | 中新国际创新中心 | 新加坡睿克 | 招商一江璟城写字楼 | 企业拟在青山区实施睿克国际创新合作中心项目,建设在中国的总部与研发生产中心,并打造国际性的生产、销售、创新、示范、交流、合作、引进、服务的平台 | 策划 | 8 | 待定 | 待定 | 区商务局 | |
4 |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 | 武钢大数据产业园项目 | 武汉武钢大数据产业园有限公司 | 青山区 | 武钢大数据产业园IDC中心区项目 | 在建 | 28.01 | 2018-2023 | 3.79 | 厂前街 | 新基建 |
5 |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 | 长江云通集团总部和产业集群项目 | 长江云通集团有限公司 | 青山滨江商务区 | 项目业务范围涵盖日常民生支付的市民卡,并建立华中地区民生服务数据中心,打造数字城市的技术支撑平台、结算平台与资金平台,建设数字城市新模式 | 前期 | 20 | 待定 | 待定 | 区商务局 | |
6 |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 | 武汉市静态交通与智慧出行新基建及服务网络项目 | 长江云通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 武钢大厦 | 通过归集、优化存量停车场和新改扩建智能停车楼,以建成全国首屈一指的静态交通智能化平台 | 前期 | 20 | 待定 | 待定 | 区商务局 | |
7 |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 | 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总部群 | 待定 | 临江大道沿线商住地块 | 利用青山区临江大道沿线商住地块引进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建设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总部群,将临江大道打造为数字大道,将滨江红城打造为数字之城 | 策划 | 50 | 2021-2025 | 待定 | 区商务局 | |
8 |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 | 青山数谷项目 | 湖北省高投数字经济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青山印6号楼 | 依托湖北省高投的基金资源和武汉大学的技术资源,以5G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物联网产业为主,建设青山数谷产业中心,打造集数字会展交流中心、股权基金服务中心、产业研发创新中心、上市公司加速器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打造“金融+数字经济产业应用示范园区” | 策划 | 10 | 待定 | 待定 | 区商务局 | |
9 |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 | 数字产业基地项目 | 待定 | 策划 | 引进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在青山区建设数字产业基地,包括IDC中心、数据研发中心、数据生态企业基地及部分员工倒班宿舍及生活配套 | 策划 | 20 | 待定 | 待定 | 区商务局 | |
10 | 现代物流 | 武汉新港白浒山港区恒阳石化码头等工程 | 武汉恒阳化工储运有限公司 | 青山区(化工区) | 库区建设储罐34座,罐容为20.7×104m3,及配套的泵棚及装卸设施等;码头建设 | 在建 | 8.05 | 2020-2022 | 4.86 | 园区经发处 | |
11 | 现代物流 | 武汉青山宝湾电商物流产业园 | 宝湾物流控股有限公司 | 环科园 | 在青山打造一个立足武汉、服务华中、辐射全国的大型高端智慧物流园区 | 在建 | 12.14 | 2018-2021 | 5.2 | 区开发区 | |
12 | 现代物流 | 武汉工业港项目 | 宝武物流 | 武汉工业港片区 | 项目按照中国宝武和宝武物流资产的发展战略,在青山区打造中部地区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港,拟引入优质物流企业合作 | 策划 | 57 | 2022-2025 | 待定 | 区城管局 | |
13 | 现代物流 | 砂石集散中心 | 武汉青山环保产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码头位于四环线青山桥下游,陆上厂区位于四环线青山互通西南侧 | 2个3000吨级砂石码头,以及配套设施 | 策划 | 5.8 | 待定 | 0 | 区国资集团 | |
14 | 现代物流 | 长江中游(武汉)化工物流枢纽项目 | 化工投公司(化工物流公司) | 青山区(化工区)化工物流园内 | 在武汉化工物流园建设铁路北湖工业站、港口作业区等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枢纽大数据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加强机构能力建设 | 策划 | 48.25 | 2023-2025 | 0 | 区新开发银行贷款长江中游(武汉)化工物流枢纽项目管理办公室 | |
15 | 商贸商务 | 青扬港厦 | 武汉钢铁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沿港路 | 2栋商业办公楼约22000m2,另地下建筑约9000m2 | 在建 | 3 | 2020-2022 | 1.63 | 区房管局红钢城街 | |
16 | 商贸商务 | 青山滨江商务区启动区 | 武汉和纵盛地产有限公司 | 青山区一线临江地段,位于临江大道以南、建设一路以东、建设四路以西、旅大街以北 | 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包含住宅、酒店、写字楼等多种业态 | 在建 | 101 | 2017-2025 | 52.8 | 区房管局红卫路街 | |
17 | 商贸商务 | 直播生态园 | 待定 | 红钢城大街沿线工业厂房 | 拟在青山区建设集营销、培训、IT、物流服务为一体的电商产业园,引入百余个电商品牌,预计产值达百万 | 策划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区商务局 | |
18 | 商贸商务 | 科创产业园项目 | 待定 | 江滩地下空间及存量厂房、红钢城大街楠姆河遗址厂房、一冶机关大院等优质存量资源 | 依托区内优质存量空间资源,聚焦全球知名科创产业园运营商,围绕科技研发、创新创业、人工智能、企业孵化、企业总部等业态,打造科创IP产业园 | 策划 | 10 | 待定 | 待定 | 区商务局 | |
19 | 文化旅游 | 柏斯长江钢琴文创园项目 | 柏斯音乐集团 | 工人村都市产业园 | 将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钢琴制造研学旅游与音乐教育板块落户青山,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音乐、科技、文化产业链集群 | 策划 | 30 | 2022-2025 | 0 | 区商务局 | 新开工 |
20 | 文化旅游 | 长江音乐文化产业园项目 | 待定 | 青山古镇 | 引入知名运营机构,挖掘青山古镇千年文化底蕴,恢复场景再造,打造青山古镇老城及周边区域,建设 独具青山特征、古镇特色和旅游特 性的江南小镇,实现古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 策划 | 10 | 2022-2024 | 待定 | 区商务局 | |
21 | 文化旅游 | 体育综合体项目 | 待定 | 青山体育科技中心 | 拟在青山公园旁,引入具备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资源或体育培训资源 的“地产+体育+运营”组合,打造集体育娱乐、体育培训、赛事IP及衍生品、体育传媒、运动装备和消费品商业等功能为一体的体育综合体 | 策划 | 3 | 待定 | 待定 | 区文旅局 | |
22 | 文化旅游 | 红钢城大街创意园项目 | 待定 | 原硅钢厂 | 项目位于青山区建设十路天兴洲大桥下,办公楼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主体建筑为红砖厂房,拟引入优质企业,打造青山区工业文化印记创意办公园 | 策划 | 0.2 | 待定 | 待定 | 区文旅局 | |
23 | 文化旅游 | 严西湖北岸生态旅游示范区启动项目 | 佳境文化旅游发展公司 | 五星村、贾岭村 | 拟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施策、有序推进”的整体思路,以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及运营为切入点,探索生态底线区范围内创新、绿色发展的新模式,促进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就业与创业环节的落地;打造以绿色生态为特色,以文化旅游为核心,以生产型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都市生态休闲示范区,塑造青山区东部地区的新名片与新地标,拉动旅游产业发展,实现青山区东部地区形象整体提升 | 前期 | 5.39 | 2021-2024 | 0 | 区农业农村局 | |
24 | 文化旅游 | 长江音乐文化产业园项目二期 | 柏斯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 | 环厂北路以南、工人村路以西 | 意向用地约80亩,主要建设柏斯连锁音乐教育总部、国际赛事中心(含共建音乐厅)、原创音乐产业链企业孵化器及艺术生活配套设施 | 策划 | 10 | 待定 | 待定 | 区土地中心 | |
25 | 文化旅游 | 启迪控股冰雪基地项目 | 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青山古镇 | 启迪控股在青山投资建设运营冰雪产业,投资规模超60亿,建设世界级的冰雪综合体,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拓展冰雪竞赛表演,青山区和启迪控股共建示范性冰雪场馆,积极发展体育产业示范项目,争取建设成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培育青山冰雪双创小镇等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或体育特色小镇,目前项目已进入方案制定和报批阶段 | 策划 | 10 | 待定 | 待定 | 区商务局 区土地中心 | |
26 | 房地产 | 山水雅苑 | 武汉山水雅苑置业有限公司 | 工业路与黄州街交汇处 | 规划净用地面积26769m2(包括绿化用地:1967m2以实测为准)最大建面控制在6.4万m2内(以上建筑规模以规划最终审批为准)建设内容为1栋写字楼或酒店式公寓、5栋住宅及农贸市场 | 在建 | 10 | 2019-2021 | 8.02 | 区房管局 钢花村街 | 已完工 |
27 | 房地产 | 绿地•香树花城 | 武汉申智成置业有限公司 | 工人村街 | 建设集小型MALL、办公、SOHO、住宅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 | 在建 | 66.9 | 2014-2023 | 65.71 | 区房管局 工人村街 | |
28 | 房地产 | 城投•秀水青城 | 武汉大桥实业集团 | 建设十一路 | 总投资17亿元,土地面积:5.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计容20.3万平方米,不计容86130.60平方米,住宅套数为商品房1594户、公租房229户,房屋用途为住宅 | 在建 | 17 | 2019-2021 | 14.64 | 区房管局 工人村街 | |
29 | 房地产 | 华侨城青山88地块 | 武汉华侨城滨江置业有限公司 | 原青山区7街坊 | 总建面:28.5万方。包含商业、住宅、酒店、体育馆、公寓 | 在建 | 60 | 2019-2023 | 7.06 | 区房管局 红钢城街 | |
30 | 房地产 | 华侨城青山136地块项目 | 武汉华滨置业有限公司 | 原青山区8-11街坊 | 总建面:49.4万方。包含商业、住宅、商配、住宅配套 | 前期 | 130 | 2023-待定 | 0 | 区房管局 红钢城街 | |
31 | 房地产 | 艺城·紫金滨江 | 武汉亘星鼎盛置业有限公司 | 武汉市青山区园林路与抚顺街交汇处东南侧 | 项目总占地面积19183.85m2,总建面积87490.45m2,其中计容建筑面积61580m2,容积率3.21,整体规划3栋瞰江高层 住宅,2栋多层花园公寓,配置少量社区精品底商以及高端商墅产品 | 在建 | 13.2 | 2020-2023 | 0.28 | 区房管局 红卫路街 | |
32 | 房地产 | 联泰香域水岸 | 武汉市联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临江大道与建设四路交汇处 | 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涉及酒店、写字楼、住宅等 | 在建 | 28.2 | 2014-2023 | 26.25 | 区房管局红卫路街 | |
33 | 房地产 | 青山区40、41街危房改造(江南春城)二期 | 湖北中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青山区和平大道与建设三路交汇处以东 | 住宅、商业及幼儿园,总建筑面积83096.18平方米(其中含还建安置房面积44212.2平方米及小学建筑) | 在建 | 6.6 | 2017-2022 | 4.45 | 区房管局红卫路街 | 已完工 |
34 | 房地产 | 融创临江府 | 武汉融创思远置业有限公司 | 建设四路以东,武九铁路生态长廊以南,和平公园以西及以北 | 武钢南库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72827m2,计容建筑面积:控制在25.1万平方米已内,项目内配建一所9班幼儿园。武九铁路地块:规划用地面积:4771m2,计容建筑面积:控制在7163.6m2以内。新建住宅、商业、公园绿地 | 在建 | 37 | 2020-2023 | 1.65 | 区房管局红卫路街 | |
35 | 房地产 | 大华·锦绣时代 | 武汉大华华锦房地产有限公司 | 47-1、47-2、48-1地块 | 规划用地面积为65900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控制在21.93万平方米以内(以上面积均以最终实测及规划部门审批为准),其中含居住、商业、公园及其他配套设施。另在48-1地块中需新建一所6班幼儿园 | 在建 | 31.65 | 2018-2022 | 18.78 | 区房管局红卫路街 | |
36 | 房地产 | 海伦国际K4 | 武汉市海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武东街道贾岭村 | 规划净用地面积115608.97m2,总建筑面积约374460m2;扩大用地面积约2857.51m2,建筑面积约540m2,主要建设高层住宅、商铺、地下室、幼儿园等相关配套设施 | 前期 | 42 | 2022-2027 | 0 | 区房管局武东街 | |
37 | 房地产 | 海伦国际K5 | 武汉市海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贾岭村K5地块 | 规划净用地面积12273.5平方米(以实测为准),建筑面积不大于24460平方米;扩大用地1771.4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40平方米。新建住宅、商铺、地下室、相关配套设施 | 前期 | 3 | 待定 | 0 | 区房管局武东街 | |
38 | 房地产 | 招商一江璟城 | 武汉招平海盈置业有限公司 | 13、14街 | 用地面积为1434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其中居住面积50.6万平方米,商务商业面积27.4万平方米 | 在建 | 111.33 | 2016-2022 | 79.92 | 区房管局新沟桥街 | |
39 | 房地产 | 武地·滨江国际 | 武汉青悦志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18街 | 净用地面积17407.5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395.92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面积35787.28平方米,商业服务业建筑面积53815.99平方米 | 在建 | 15.2 | 2019-2022 | 7.29 | 区房管局新沟桥街 | |
40 | 房地产 | 大华·锦绣前城 | 武汉市华君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12街坊 | 地上规划净用地面积:38390平方米(以实测为准),地上计容建筑面积:控制在14.2万平方米之内(包括住宅、商业等),项目内配建一所6班幼儿园 | 在建 | 28 | 2020-2023 | 1.13 | 区房管局新沟桥街 | |
41 | 房地产 | 华侨城青山51地块17-18街坊项目 | 武汉侨滨置业有限公司 | 17、18街 | 17街坊地上规划净用地面积35735平方米(以实测为准),居住建筑面积控制在13.5万平方米以内;18街坊地上规划净用地面积35314平方米,地上计容建筑面积控制在15.3万平方米以内 | 前期 | 70 | 2021-2025 | 0 | 区房管局新沟桥街 | |
42 | 房地产 | 华侨城青山51地块15街坊项目 | 武汉侨滨置业有限公司 | 15街坊 | 15街坊地上规划净用地面积:5.682万平方米(以实测为准); 地上计容建筑面积:控制在23.9万平方米以内(包含住宅、商业服务,并配建一所12班幼儿园) | 前期 | 50 | 2022-2025 | 0 | 区房管局新沟桥街 | |
43 | 房地产 | 奥园滨江国际项目 | 武汉工建金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武汉市青山区冶金大道与工业路交汇处东南角 | 规划用地面积3.5万平方米,计划建设33层住宅楼3栋,1栋为还建房、公租房,2栋精装修商品房,建设周边商业裙楼,超高写字楼1栋(打造青山区最高标志性建筑),地上计容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其中商业2万平方米、超高写字楼7.8万平方米、住宅4.3万平方米 | 在建 | 20 | 2019-2023 | 11.03 | 区房管局冶金街 | |
44 | 房地产 | 五星村31号地块土地出让 | 摘牌企业 | 五星村 | 商品房开发,8.2万平方米 | 策划 | 20 | 2022-待定 | 0 | 区农业农村局 | |
45 | 房地产 | 五星村50号地块土地出让 | 摘牌企业 | 五星村 | 商品房开发,9.4万平方米 | 策划 | 区房管局武东街 | ||||
46 | 房地产 | 群力村24号地块土地出让 | 摘牌企业 | 群力村 | 商品房开发,13.07万平方米 | 策划 | 17.57 | 2023-2024 | 0 | 区农业农村局 | |
47 | 房地产 | 群力村25号地块土地出让 | 摘牌企业 | 群力村 | 商品房开发,14.92万平方米 | 策划 | 17.91 | 2023-2024 | 0 | 区农业农村局 | |
48 | 房地产 | 群力村27号地块土地出让 | 摘牌企业 | 群力村 | 商品房开发,32.07万平方米 | 策划 | 30 | 2023-2025 | 0 | 区农业农村局 | |
49 | 房地产 | 五星村51号地块土地出让 | 摘牌企业 | 五星村 | 商品房开发,15.36万平方米 | 策划 | 20.64 | 2021-2022 | 0 | 区农业农村局 | |
50 | 房地产 | 芦家咀村32号地块土地出让 | 摘牌企业 | 芦家咀村 | 商品房开发,19.02万平方米 | 策划 | 23.74 | 2022-2024 | 0 | 区农业农村局 | |
51 | 房地产 | 31街坊建设项目 | 绿色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 31街坊 | 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中小学用地和防护绿地,总用地面积约8.32公顷,居住建筑面积不大于24.9万平方米 | 策划 | 53.8 | 2022-2024 | 0 | 区国资集团 | |
52 | 房地产 | 武粮库地块开发 | 待定 | 北至临江大道,东临建设一路,西至三弓路 | 土地面积175.5亩,规划用地为居住用地、学校用地、绿化用地 | 前期 | 80 | 2022-2027 | 0 | 区土地中心 | |
53 | 房地产 | 青山滨江核心东片2街坊-1地块开发 | 待定 | 红钢城街2街坊 | 土地面积49.25亩,总征收户数408户,总征收面积3.33万平方米 | 前期 | 待定 | 2023-2027 | 0 | 区土地中心 | 仅估算征收成本 |
54 | 房地产 | 青山滨江核心东片2街坊-2(建设十路四号地块扩大整合)地块开发 | 待定 | 红钢城街2街坊 | 土地面积74.87亩,总征收户数745户,总征收面积6.03万平方米 | 前期 | |||||
55 | 房地产 | 青山滨江核心东片3街坊地块开发 | 待定 | 红钢城街3街坊 | 土地面积73.78亩,总征收户数1319户,总征收面积8.46万平方米 | 前期 | |||||
56 | 房地产 | 青山滨江核心东片4街坊地块开发 | 待定 | 红钢城街4街坊 | 土地面积172.21亩,总征收户数877户,总征收面积5.55万平方米 | 前期 | |||||
57 | 房地产 | 青山滨江核心东片5街坊地块开发 | 待定 | 红钢城街5街坊 | 土地面积104.65亩,总征收户数住宅总数1014户,总征收面积7.22万平方米 | 前期 | |||||
58 | 房地产 | 青山滨江核心东片6街坊地块开发 | 待定 | 红钢城街6街坊 | 土地面积99.75亩,总征收户数1125户,总征收面积7.83万平方米 | 前期 | |||||
59 | 房地产 | 新沟桥街车站社区开发 | 待定 | 新沟桥街 | 规划用地面积3.17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9.51万平方米,容积率3,规划为居住用地,地铁集团拟作为相关配套项目 | 策划 | 8.25 | 待定 | 待定 | 区土地中心 | 仅估算征收成本 |
60 | 房地产 | 冶金街22街坊地块开发 | 待定 | 冶金街22街坊 | 土地面积19.9亩,总征收户数339户,总征收面积2.22万平方米 | 策划 | 5.77 | 待定 | 待定 | 区更新局区土地中心 | 仅估算征收成本 |
61 | 房地产 | 青山区新沟桥25街坊土地开发 | 待定 | 新沟桥25街坊 | 土地面积96.98亩,总征收户数1895户,总征收面积13.58万平方米 | 策划 | 35.3 | 待定 | 待定 | 区更新局区土地中心 | 仅估算征收成本 |
62 | 房地产 | 青山区新沟桥28街坊土地开发 | 待定 | 新沟桥28街坊 | 土地面积23.4亩,总征收户数67户,总征收面积2.69万平方米 | 策划 | 3.71 | 待定 | 待定 | 区更新局 区土地中心 | 仅估算征收成本 |
63 | 房地产 | 才聚社区 | 待定 | 红卫路街 | 土地面积14.37亩,总征收户数140户,总征收面积1.37万平方米 | 前期 | 3.56 | 待定 | 待定 | 区土地中心 | 仅估算征收成本 |
64 | 房地产 | 青山区红卫路52/53街坊地块开发 | 待定 | 红卫路街52/53街坊 | 规划净用地面积7.49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27.72万平方米,容积率3.7,规划为居住、商业、商务用地 | 前期 | 21.18 | 待定 | 待定 | 区更新局区土地中心 | 仅估算征收成本 |
65 | 房地产 | 青山区钢花新村街113街坊(东) | 待定 | 钢花新村街113街坊 | 土地面积71亩,总征收户数398户,总征收面积3.01万平方米 | 前期 | 20.84 | 2022-待定 | 0 | 钢花村街区房管局 | 仅估算征收成本 |
66 | 房地产 | 阀门厂地块开发 | 武汉楚中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 冶金大道以南,建设十路以东 | 项目地块净用地面积约7.26万平方米,拟建计容建筑面积约21.47万平方米,容积率2.96,计容住宅面积12.93万平方米 | 前期 | 31.38 | 待定 | 待定 | 区国资集团 | |
67 | 待确定 | 两河区域F地块项目 | 待定 | 青山区青山港、武钢二号明渠、武九铁路管廊、冶金大道围合区域 | 土地面积241.06亩,总征收户数227户,总征收面积7.71万平方米 | 前期 | 19.27 | 待定 | 待定 | 区土地中心 | 仅估算征收成本 |
68 | 待确定 | 两河区域L地块项目(含刘天保社区地块) | 待定 | 冶金街冶金大道以南 | 土地面积33.86亩,总征收户数58户,总征收面积1.94万平方米 | 前期 | 2.23 | 待定 | 待定 | 区更新局 区土地中心 | 仅估算征收成本 |
69 | 待确定 | 新沟桥街车站街二期(含东湖阳光科技发展公司地块)开发 | 待定 | 新沟桥街 | 土地面积59.28亩,总征收户数377户,总征收面积9.78万平方米 | 策划 | 24.45 | 待定 | 待定 | 区土地中心 | 仅估算征收成本 |
70 | 待确定 | 冶金街30街坊地块开发 | 待定 | 冶金街30街坊 | 土地面积119.7亩,总征收户数901户,总征收面积11.65万平方米 | 策划 | 29.12 | 待定 | 待定 | 区更新局 | 仅估算征收成本 |
71 | 待确定 | 青山区武东街旧城改造项目(一期) | 待定 | 武东街武东路以南 | 土地面积274亩,总征收户数2627户,总征收面积21.82万平方米 | 策划 | 54.55 | 待定 | 待定 | 区土地中心 | 仅估算征收成本 |
72 | 待确定 | 青山区省化机地块项目 | 待定 | 青山区省化机地块 | 土地面积159亩,总征收户数1户,总征收面积10.6万平方米 | 策划 | 26.5 | 待定 | 待定 | 区土地中心 | 仅估算征收成本 |
1注 :2017年9月,青山区和化工区进入融合发展阶段,2018年及以后数据为两区融合统计数据。
2“两带三圈”:即临江大道滨江商务带、和平大道商贸带,红钢城商圈、红卫路商圈、白玉山商圈。
3“五区”:即国家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标杆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引领区、湖北“双循环”改革创新试验区、武汉数字经济示范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样板区。
附件:
-
关联解读:
- 《青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