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733569413/2022-48793 | 发布日期 | 2022-12-29 |
---|---|---|---|
发布机构 | 青山区教育局 | 有 效 性 | 有效 |
标 题 | 青山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文 号 | 无 |
青山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青山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
(定稿)
目 录
一、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二)面临形势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工程,协同推进五育并举
(二)提升教育品质,推进各级各类学校高质量发展
(三)深化融合创新,落实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任务
(四)支持家校社和研学基地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五)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整体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六)强化学校法治意识,着力打造平安校园
(七)引导学校自主办学,教育治理多元开放
四、教育重大改革措施和重点建设项目
(一)重大改革举措
(二)教育重大工程
(三)重点建设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聚发展强大合力
(二)加强规划科学引领,提升教学办学水平
(三)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五)加强教育科研引领,推动成果转化运用
(六)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完善督导机制体制
青山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进一步构建青山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结合《青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根据国家、省、市《教育现代化2035》,立足青山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青山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持续推进教育先进区向教育强区的发展战略,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着成效,“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为促进青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1.各类教育协同并进,教育体系优化升级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迅速,公办幼儿园资源进一步扩大。充分发挥区学前教育共同体作用,以创建示范园和等级园为抓手,保育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持续推进,基本形成了“全区一体,资源共享,区域联动,头雁领航,整体提升”的学区制办学格局,义务教育逐步实现了基本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教育综合改革全面铺开,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进一步彰显,武钢三中入选“武汉市领航学校”,市四十九中入选“特色学校”,钢城十六中被教育部评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钢城四中和钢都中学体艺特色课程渐成体系,高中教育教学水平位于全市前列;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工业科技学校持续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式办学效果明显;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基础设施稳步建设,优质资源扩容发展
教育投入逐年增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提升。学前教育通过配建住宅小区幼儿园驱动发展,有效缓解了普惠性幼儿园学位紧张的局面;义务教育段通过新建、改扩建及资源整合等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红钢城小学、钢城十六小投入使用,原冶金街小学已改建为钢城十二小冶金校区,钢花小学新增三弓路校区,将白玉山地区原钢城七中、钢城十中、蔡家湾中学三所初中学校整合为白玉山中学,试点推进任家路中学、钢花中学成立任家路中学集团。全面实施高中三年行动计划,武钢三中本部改扩建项目于2020年10月动工兴建,计划于2022年建成投用,其它4所高中的三年行动计划项目(2020-2022年)从2020年起分步实施,职业学校实训基地迈入市级重点品牌行列。
3.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教育公平更加彰显
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投入专项创建经费2.5亿元,1所学校通过省级数字校园评估,10所学校通过市级四星智慧校园评估,38所学校通过现代化学校评估,其中包括素质教育特色学校11所,现代化学校占比达88.4%,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各类幼儿园8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7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8所,其他15所。全区义务段公办学校全部免费对随迁子女开放,随迁子女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率达到100%。切实做好三类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实行“学区制”管理,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方式,形成以吉林街小学、钢花小学、钢城一小为龙头的多个优质小学集团。完成了钢城十八小与钢城十四小、钢城一小与钢城二十小、建设一路小学的整合工作。恢复冶金小学办学,并与钢城十二小整合。中小学布局进一步趋于合理,教育资源效益得到较好发挥,初步实现教育“硬件均衡”。
4.师资干部队伍逐渐优化,保障能力提档升级
实行“区管校聘”,将教师岗位竞聘逐步提升为一年一聘,教师资源使用效率显着提高。通过公开招聘、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人才选调、政策性安置等方式引进新教师共330人。建立教师定期轮岗制度,有679名教师参与轮岗交流,149名科级干部进行横向交流。注重干部选育管用,共选拔69名校科级干部,新提拔的干部优先充实到相对边远、较为薄弱的学校,推动校级领导的横向交流,配强配优各中小学、幼儿园领导班子。
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均达到100%,生机比7:1,师机比1:1,教学管理人员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达标率98%,达到规范要求。逐步优化完善了网络基础环境,建成了区域高速光纤城域网和无线网络,教师终端、多媒体教室覆盖率均达到100%,智慧教室、创客教室、虚拟模拟仿真实验室等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持续推进。
5.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育生态风清气正
以“新高考”改革为契机,以转型发展为导向,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全面建立对接新高考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教学路径。加强新高考改革前瞻性、适应性研究,探索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评价考核、保障机制等实施策略与办法。以系统化基础管理工作提供质量保障。顺利完成6个省级、38个市级“十三五”规划课题的结题评审工作,近一半课题在市级课题结题评审中获优秀等级。我区被评为全国数字化教学实验区,吉林街小学被评为全国数字化教学示范校。持续聚力“铸师魂、提师能、增实效”工程,全区师德水平进一步提升,涌现出以全国最美教师华雨辰、中国好人叶静、荆楚楷模余婧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优模范,展示了青山教育的良好形象。
6.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品牌日渐响亮
全区建立“三大机制”,强化“四个规范”,加强“五个完善”,开展“六大行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高考各批次上线率稳居全市前列。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和环境文化等校园文化五大体系。以吉林街小学的吉文化、市49中学的人文49中文化为代表的系列校园文化品牌,已成为青山教育文化建设的一张张名片。“放学来吧”、“护学岗”以及“阳光义教”等为代表的党建品牌,已成为青山教育党建品牌建设的旗帜与标杆。终身学习品牌彰显,“家长学校名家讲堂”获评全国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青山区连续五年推选学习典型,获评全国“百姓学习之星”。
(二)面临形势
1.“十四五”时期青山教育迎来发展新机遇
“十四五”时期,青山区教育将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央和省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湖北教育现代化2035》《武汉教育现代化2035》等一系列文件。文件指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已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要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矛盾进一步缓解,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格局更加完善。对教育作出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创造了新机遇。
2019年12月26日,武汉市教育大会成功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此外,“十四五”时期青山区经济亟待转型升级,绿色工业高速发展,创新驱动战略及人才强区战略的实施,为青山区教育发展带来了战略机遇。
2.“十四五”时期青山教育面对发展新挑战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青山区教育改革发展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尚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距离广大人民向往的满意教育尚有较大差距,在一些方面仍存在突出的问题: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不足;教育均衡发展不够,“东工西居”格局现实存在,西部地区学位供给矛盾日益突出,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依然存在;青山区、化工区两区融合导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服务功能亟待提升,现有中小学布局规划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滨江片区学位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部分规划学校建设项目滞缓;教师队伍超编和结构性缺员情况并存,专任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矛盾日趋突出,教师素质和结构不能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学校建设特色不鲜明,窗口示范和品牌建设不强;人口流失带来的生源萎缩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依据《青山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武汉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实施“一轴两区三城”发展战略和“生态宜居”新青山建设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
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主阵地。
2.坚持立德树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推进“生态体验德育”。将德育渗透课堂,融入生活,植入心灵,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五育并举,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
3.坚持新发展观念
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融入青山区教育发展,坚持立足本区实际,打造“绿色生态教育”,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教育发展。
4.坚持优质均衡
坚持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和资源保障上把教育公平摆在优先考量的战略地位。补短板、提质量,将学前及初中阶段作为重中之重,确保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创新性、特长型、复合型等人才培养,为青山区的美好未来奠基。
5.坚持深化改革
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推进课堂教学、办学模式、人才引进制度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以“双减”为切入点,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打造青山教育品牌,增强教育示范性和辐射力。
6.坚持依法治教
坚持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强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青山区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依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青山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区加快构建“中部领航、两翼驱动、强西振东、全域协同”教育发展新格局,以“共同成长 人人幸福”为教育理念,全力推进三个教育中心建设。构建以“红房子”亮点片区为核心的中部示范教育中心,着力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极;建设以奥山-建二滨江商务区为核心的西部现代化教育中心,全力打造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新极;以滨湖蓝城为核心的东部特色发展中心,全力打造城乡教育一体化融合发展增长极。
到2025年,教育现代化制度体系基本建成,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跻身省、市一流的教育强区行列。建成“滨江大湾区”教育示范区及“全学段质量青山命运共同体”,形成以全省领航示范校、市级示范校为代表的若干具有影响的教育名牌、品牌。全面实施“共同成长 人人幸福”教育理念,全力打造“和谐共生、乐学互长、智慧融通”的教育生态,形成“生态、和谐、乐学、超越”的青山教育精神。
2.具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区教育发展立足五大基点,聚力六大教育工程,梯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青山区教育现代化发展。围绕多彩教育品牌、特色多样的教育集团构建,全面实施青山“五基”教育发展,树立一个中心(以人教育教育人为中心);促进二个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把握三个方向(育人方向、课改方向、评价方向);狠抓四个基础(补齐公共建设基础、筑牢“五育”协同基础、夯实课改设计基础、强化师资建设基础);实现五个全面(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环境全面改善、师生素养全面发展、均衡优质全面推进)。
建立更完善的教育体系。到2022年,基本建成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布局、层次、类型结构趋于合理。普惠性学前教育扩面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职业教育产教融通;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得到明显加强。到2025年,形成比较成熟的现代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协调发展,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格局全面建立。
构建更高效的办学机制。建立公平、高效、优质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灵活开放多元的人才培养体系。
实现更高层次的普及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6%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2.5年,不断提升教育的普及程度及劳动力受教育水平。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公益普惠幼儿园占比稳步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公益普惠园占比达85%以上。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依法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布局更加合理,办学环境更加优美,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知名、品牌、特色学校总量不断扩大,在全国及省市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中、初中、小学分别不少于两所、三所、四所。
打造智慧教育生态环境。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武汉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为指引,深度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打造并基本形成“智能+”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教育治理新模式,建立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体系,构建人本、开放、平等、可持续的教育新生态,引领和支撑青山区教育现代化发展。
青山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学前教育 1.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2.公益普惠园在园幼儿比例园(%) | 33.6% 80.2% | 50% 85% |
九年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毛入学率(%) 2.义务教育巩固率(%) 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4.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 | 100% 99%以上 99%以上 99%以上 | 100% 99%以上 99.5%以上 99%以上 |
高中阶段教育 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2.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 3.中职教育巩固率(%) | 99% 80% 98.2% | 99.5% 85% 99%以上 |
社区教育 辖区居民年培训率(%) | 50% | 60-65% |
师资队伍 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数(%) 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 | 0.3949 18.46% 46% | 0.42 30% 50% |
教育信息化 “智慧校园”创建率(%) | 100% | 100% |
三、重点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工程,协同推进五育并举
1.突出德育实效
完善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立德树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各环节。实施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完善有效德育星级评价、等级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完善德育工作体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创新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继续开展“生态体验德育”探索,围绕“海绵城市”“四水共治”等重点工程,打造立足于青山区的区域德育品牌。
2.推进智育创新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优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智育内涵。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规范组织中小学生竞赛,指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挥青山“钢城”特色,将钢城文化融入青山科技教育。深入开展国际生态学校,省、市绿色学校等创建工作,落实好科技活动课和环保教育课程。
3.注重体育健康
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素养监测、干预和评价体系,确保各项指标不低于国家标准。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教会学生掌握1-2项专项运动技能。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建立科学有效的学校传染病防控体系,开展校园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市级示范学校、合格学校。抓好中小学近视眼防控工作,促进学生视力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严格落实生命安全教育,举办安全教育宣传周和安全演练活动。
4.重视美育熏陶
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喜剧、影视等内容,八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开齐开足美育课程。深化教学改革模式,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实施戏曲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专业艺术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提高艺术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支持艺术院校在中小学建立对口支援基地,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2项艺术技能,做好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
5.加强劳动教育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信念,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落实各学段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将劳动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每学期集中安排为期一周的校外劳动实践及社区志愿服务,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安排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依托社会力量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商业和服务业实践等提供保障。
(二)提升教育品质,推进各级各类学校高质量发展
6.推进学前教育多元普惠发展
通过政府主导、政企合作等多种途径,确保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稳定在50%以上。制定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方案,落实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等政策。加强武钢、石化、461等国有企业和街道举办的幼儿园管理,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开展区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和办园行为督导评估。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建立办园成本核算和合理收费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幼儿园年检结果公示制度,完善办园水平等级认定机制,强化社会监督。深化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全面规范办园行为,推动保教质量提升。加强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优质幼儿园建设、学前教育教研体系建设,力争“十四五”时期再创省级示范园2所,市级示范园5所,等级园10所。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共同体的作用,推动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
7.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深入推进学区制建设,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统筹学校间干部配备,推动优秀教师交流,完善联合教研制度。合理划分学区范围,统筹学区资源,形成“全区一体、资源共享、区域联动、互为共进、整体提升”的格局,促进学区内学校多样特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中部示范教育中心、西部现代化教育中心和东部特色发展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一体化。以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为契机,推进“小班化”教学研究,全面消除大班额,逐步达到省级均衡指标的班额要求。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目标,发挥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探索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加大场地设施资源和优质课程资源的统筹力度,帮扶薄弱学校提高办学水平。
8.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
按照《普通高中三年行动计划》中相关要求,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分类指导高中学校有序推进学习生涯规划、选课走班、学分认定等工作,确保学生学业规划课进课表、进课堂。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强领航学校和特色高中建设。集中力量办好武钢三中、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等一批省级示范高中,推进武钢三中本部和国际部建设。以“一校一特色,校校有品牌”为目标,鼓励钢城四中、钢都中学、钢城十六中、思久高中等学校依据青山本土文化特色、学校自身办学历史和优势,找准学校在市、区教育发展中的生态定位和特色定位。
9.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式发展
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指针,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紧盯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实际,紧扣武汉“两型”社会和青山产业转型战略要求,对接青山区新兴支柱产业及人员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优化集群专业。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技术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打造高质量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完善中职招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建设高水平专业实训基地。依托产业群做好中职学校布局规划,加强中职学校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让学生学有所用、学能就业。
10.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加强区社区学院、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校阵地建设, 整合各类教育学习资源,不断扩大社区优质学习资源供给。创新社区教育形式,开放共享学校资源,组织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和全民阅读学习活动,提高学习阵地效能,满足市民多样化学习需求,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学习服务体系。积极培植品牌,办好青山终身学习云课堂、幸福社区讲堂,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
11.推进特殊教育普特融合式发展
以随班就读、送教上门,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开展特教工作。加强特殊教育重点学校资源教室建设,重点解决基本具备随班就读条件残疾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按区域均衡布点的原则,分学段选择若干学校,完善基础性特教资源配置,提升资源教室条件水平,配置一定数量专兼职教师,全面加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课程安排、师资配备、学习条件、生活设施等支持保障体系,结合区情适当增加经费投入,保障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能够享受到特别扶助。让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残疾学生能够接受适宜的高中阶段教育。
12. 引导规范民办教育有序健康发展
坚持完善以公办教育为主体,民办教育为适当补充的教育格局,严格控制好民办学校总量和民办学校在校生比例,在持续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的基础上,支持民办公益普惠幼儿园增量发展;随着教育发展,适当时期增加民办高中布局作为补充。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教学等环节办学行为监管,完善质量评估监控体系,优化现有民办学校质量品牌,支持其在课程安排、教学方式等教育方式的特色发展,规范有序办好民办教育。
(三)推进教育数字化,落实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任务
13.全面提升智慧教育环境
在深入推进“三通工程”建设和“三全两高一大”目标的基础上,抓住智慧城市和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契机,开展智通工程、智校工程、慧教工程、慧管工程建设,以四大工程建设为基础,加快先进技术引入与应用步伐,统筹规划,整体布局,重构教育环境、创新教育模式、优化教育治理、改革教育评价。推动学校班班通设备、标准化考场、录播教室、电子书包教室等基础环境和设备建设的提档升级。推动智慧公共设施建设,提高智慧教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客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STEAM 教室等智能化教学环境覆盖面。建设青山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创新资源供给模式,鼓励学校教育资源库建设,激励教师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和创新。规范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机制,推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筑牢网络安全保护网。
14.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依托武汉教育云平台和智慧课堂教学环境,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智慧教育应用研究,探索智慧科研,以课题为引领,不断创新教学和学习方式,探索构建推广一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线上线下一体,课内课外衔接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差异化、个性化教学。大力推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综合素质发展为重点的问题式教学、项目制教学、混合式教学。探索数据驱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实现多元化、过程化、精准化的评价,引入智能化测评技术和系统,推动部分科目机考。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实现课程全覆盖。
15.实施信息化水平提升行动
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率100%,师生教育云空间开通率100%,市级竞赛参赛率100%,积极开展人人通空间、名师工作室、课程社区的应用与建设,鼓励学校特色化应用实践。实施教师信息化能力与素养提升工程,坚持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分层分级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座、课题研究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推动教师跨校交流和资源共享,建立常态化网络教研机制。支持各校争创省级数字校园、市级星级智慧校园、翻转课堂实验校、市级创客教育联盟校、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
普及CIO(首席信息官)制度,每所中小学均有一位校级领导主抓教育信息化工作,建全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网管员专(兼)职队伍,定期开展培训、研讨等活动,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重视教育信息化督察工作,掌握教育信息化各要素的发展过程和动态变化,完善教育数据资源管理机制,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支持体系,提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过程精细化水平,依托政务“一张网”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支撑科学决策和管理。
(四)支持家校社和研学基地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16.推动家校社有效衔接
坚持办好家长学校,落实“红色家访”制度。加强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和社区与学校间的联系配合,整合社会资源,共同营造实践育人的社会环境。依托社区开展各类劳动教育及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区邻里育人功能,做好课后社区托管服务。
17.加强研学基地合作
找寻“钢城印象”,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绿色山水园林、蓝色高新科技等“青山本色”,在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遴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打造青山区的文化特色和品牌,树立青山文化自信。发挥武汉和青山地方特色资源育人功能,将研学旅行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突出青山建国以来辉煌的奋斗史以及现代化建设成就,培养学生对青山文化的热爱与自豪之情。
(五)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整体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18.持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在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推行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形式,激发公办学校活力。实施学区制、集团化办学,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优质学校举办分校或合作办学,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
19.稳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合理划分义务教育入学范围,实行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全面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推进初中学校理化生实验技术技能操作考试标准化考场建设。落实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政策。落实湖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和选课指导。
(六)强化学校法治意识,着力打造平安校园
20.强化依法办学意识
大力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入推进学法普法。完善执法机构和队伍,提高教育执法的效率。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全面提升干部教师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不断提高教师依法参与学校管理、依法维护自身和学生合法权益的能力。持续组织开展学生学法活动,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促进学校品质提升。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和教师诚信建设,加强师生诚信文化宣传教育。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教育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一网通办”。完善教育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教育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责任追究制度。
21.强化校园综合治理
全面加强校园安全日常管理,建立流行病常态化防控机制,定期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提高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全面加强师生心理服务,制定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力争建设30个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强化安全、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深入推进校园安全常规管理“五项”制度,落实校园安全“七防五推”,提高校园安全管理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水平。
22.强化平安校园建设
构建以校方责任险为重点的校园保险制度,健全安全风险的事前预防、事后转移机制。切实加强校车安全管理防治,严格执行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排查、预警、处置和干预机制,推进无校园欺凌示范校、无校园欺凌示范区建设。探索设立师生权益保护、争议调解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等机构,将校园安全纳入社会治理,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依法处理机制,坚决杜绝“校闹”行为,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七)引导学校自主办学,教育治理多元开放
23.引导学校自主办学
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增强学校发展动力,办出活力。鼓励学校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遵循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基础上,科学构建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校本课程。尊重和保障学生在学习中自主进行选择、参与、表达、思考和实践。大力精简、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专题教育活动,有效排除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学校根据办学实际需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设置内设机构,自主择优选聘中层管理人员。完善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优先保障教学需要,确保学校有效使用、正常运转。学校依法依规自主使用社会捐资助学的经费。
24.完善学校内部治理
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学校发展规划、重要改革、安全稳定等重大事项和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由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并充分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主动接受监督。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对重大事项、重要问题的政治把关。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加强学校党组织对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具体领导和支持保障。加快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制度的作用,完善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和校内学生、教师申诉制度,维护师生正当权益。
25.构建治理全新格局
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打造“教育家型”校长及“专家型”教师。建立完善的教育政策法规体系,规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流程。加快推进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流程,剔除不必要的审批手续,提高教育行政单位的办事效率。针对不同学段、不同规模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能力,注重加强分类管理,实施精准定向赋权,构建差异化的监管方式,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社会多元参与教育决策、监测、评价和监督的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各界参与教育决策的制度,完善民意调研、信息公示、听证咨询、意见反馈等决策流程,提高各级教育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水平。新增入学划片听证制度,将学校、民众、专家等主体纳入听证环节,综合考量具体划片情况。
26.建设开放管理平台
吸纳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学校治理体系建设,形成全社会合力育人的氛围。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放办学,形成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等共同参与,协作开展学校治理的常态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办学信息公开制度,重点公开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招生入学、收费项目及标准等信息,保证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对学校重要事项的知情权。建立学校与社区沟通联系制度,及时听取社会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方面人士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提高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四、教育重大改革措施和重点建设项目
(一)重大改革举措
1.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推进师生评价改革。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完善幼儿园评价,改进中小学评价,健全职业学校评价。改革教师评价,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定科学育人理念,把握正确育人方向,强化教师课型教材研究、科研课题能力,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全面实施教师成长记录袋。改革学生评价,坚定树立科学成才观念,改革唯分数贴标签的做法,培养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社区)协同育人作用,夯实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评价,制定出台《武汉市青山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实施方案(试行)》,先试点再全面实施。
2.深入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贯彻落实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关于“双减”的文件要求,积极探索公办义务段学校课后服务的方式方法,构建校内课后服务的内容和质量保障的科学体系,健全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长效机制。通过规范和调整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内容,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控制作业量、考试次数、考试难度,科学安排学生在校内学习和生活时间,落实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等“五项管理”,为减负夯实基础。充分考虑学校教职工的工作负荷,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达到减负增效的最佳效果。健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和公告、问责制度,开展“减负”专项督察和经常性检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贯彻落实国家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政策要求,依法依规抓好校外培训机构监管。
3.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改
以推动课堂教学转型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模式,构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等课程体系,实施“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多元化、多维度新时代生命教育。建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研讨基地,加强普通高中在课程选用、课程改革、命题研究及质量监测全过程管理;开齐开足实践、实验综合课程,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加强高考综合改革方向性、适应性研究,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评价考核、保障机制等实施策略与办法。
4.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持续、深入、有效推进“区管校聘”改革工作,做到“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积极探索教师轮岗制度,研究制定出台轮岗制度管理办法,通过学区内交流、跨校交流、集团交流、集团委派等方式,优化全区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区内教育资源共享。统筹解决教师结构缺编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尝试推进人事代理制度,通过以编制为主、人事代理和政府购买服务为辅的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实行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元评价办法,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教学工作。
(二)教育重大工程
5.名校引领示范工程。按照不同学段及学校地区分布,在各学段打造2-3所窗口示范特色校,给予窗口校相应的资金支持,窗口校的设置应当考虑到地区分布,力求发挥窗口校示范引领作用。窗口校的建设与省市一流学校对标,推进现代化学校制度、校园文化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鼓励学生自主发展,窗口校建设须突出自身优势,在课程建设、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及艺术体育、信息技术等方面位列全省第一梯队,合力铸就青山教育品牌,力求在全市甚至全省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推动幼儿园、中小学在实施素质教育、创新育人机制、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校管理、减负增效等方面的协同创新,力求全区共同进步,教育质量快速提升。
6.集团化办学促均衡工程。制定出台《青山区教育系统强化学区制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试行)》,按一年建章立制,两年强抓落实,三年初见成效的思路,实现集团龙头学校校长负责制,基本实现人事统一调配、资金统一管理、课程统一设置、教研教学统一推进。着力打造武钢三中初高一体化办学,高中段以特色高中为龙头构建办学集团,探索初高一体化办学模式;义务段着力打造青山集团化办学模式,根据不同学校的基本特征、地域分布及办学水平进行集团划分。
7.传统文化拓展工程。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注重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全面深入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压实“5+2”课后服务,依托区域人文、中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等,采取志愿服务、合作办学、购买服务等方式,大力推进工业文化、中医药进课堂,开展诗词、书法、服饰、绘画、饮食、乐器进校园活动。开发校本通识课程,开展通识教育、科普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加深学生人文积淀,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8.学生内涵发展强基工程。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转变传统评价方式,倡导核心素养评价导向,坚持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现象,大力推进学生内涵式发展强基工程,建立具备青山特色的新时代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建设,开展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打造“健康青山”,多维度开展体育健康活动。完善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体系,加强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进一步扩大学生视力保护试点学校布局,着力改善学校视防环境,实施智能监测全覆盖。
9.家校社联合育人工程。开启家校社共同育人新模式,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网络,形成育人合力,通过多渠道、多元化方式协同育人。将生态体验德育的推行与联合育人工程结合,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进行社区德育工作,加强家长及学生的“共同体验感”,有效规避和解决交流中的工作冲突,形成参与式、合作式、互助式、协同式的联合育人模式。
10.“青教之星”铸魂工程。在持续推进“青蓝工程”“骨干名师培养工程”“名师工作室”等重大工程的同时,注重教师引进、培训,加强师德师风、教学技能、专业成长培训,每年推选开展“青教之星”培育推选工作。充分发挥区内名师工作室、教学教研室、教育学会的平台作用,给予青年教师成长空间,加强储备中层干部青年教师培养。
(三)重点建设项目
11.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工程。按照每年不少于4所,5年不少于20所的目标,推进公益普惠性幼儿园的改扩建工作。扩大公益普惠性学生教育学位5400个,服务支持幼儿园创建工作,至少1所为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为市一级示范园,力争三级及三级以上幼儿园占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的比例达到85%。
12.中小学配建工程。科学合理拟定中小学配建项目库,梯度推进16所中小学配建、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力争1年开工2所,两年投入使用1所,至“十四五”末期,建成小学5所,初中4所,改扩建中小学各1所,增加中小学学位13050个。
13.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工程。全面提升高中阶段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加快实施高中阶段提升办学条件三年行动计划,既有高中学校改善条件项目于2022年全部建成投用,武钢三中改扩建项目于2022年秋季投用。做好工业科技学校搬迁过渡安置,完成规划学校选址,适时启动规划项目建设。
14.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工程。完成全区教育云光纤城域网优化提速,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逐年更新班班通设备,每年建设一批智慧教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客教室等功能室。争创2所省级数字校园,18所市级星级智慧校园,5所翻转课堂实验校,5所市级创客教育联盟校,3所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聚发展强大合力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确保全区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在各级各类学校健全党的组织,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把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主动权,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不折不扣全面贯彻执行。加强和改进工会等群团组织工作,发挥群团组织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领导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深化岗位廉政防控机制建设,健全内控机制,从源头和机制上防范廉政风险。继续推广和培植“放学来吧” “党员护学岗” “名师义教”等具有青山教育党建特色的品牌项目。
(二)加强规划科学引领,提升教学办学水平
严格执行《武汉市青山区(化工区)中小学、学前教育空间布局规划(2020-2035年)》,梯次实施青山区(化工区)“十四五”教育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将教育重大项目建设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进一步规范一般基建维修改造、教学设施设备购置项目管理,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大对一般项目绩效评价。科学制定全区学前教育发展第四轮行动计划,加大学前教育发展投入,确保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稳定达到50%以上,公益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以上,创新思路、建立长效机制,服务支持企业办公办园、普惠园发展。制定出台《青山区教育系统强化学区制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试行)》,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引领作用,科学拟定集团化办学整体思路,构建集团化办学实施与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名校、品牌学校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全力推进义务段优质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段教育毛入学率继续保持100%、巩固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深化推进学区制建设,加快推进集团化办学,全面实施义务段校长、教师轮岗制度,实现教育机会、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均衡,加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三)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积极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加大政府财政基本建设资金、土地出让金等资金对教育的投入,为全区教育优质扩容发展和教育事业健康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财经纪律,健全“谁使用,谁负责”的教育经费使用管理责任体系,按照保绩效、保安全、保运转的“三保”原则,优先保障全区教育重大决策支出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有序的内部控制运行体系,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经费监管体系,强化资金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完善委托社会力量督察和学校日常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实现公共教育财政收支预算及执行的公开化及透明化。逐步对家庭经济困难和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按国家要求完善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设、管理和服务,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实,做到应贷尽贷。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坚定党管教育的原则与方向,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强化教师“四个责任”,肩负“三个传播”历史使命,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完善校长职业能力培育培养体系,持续提升校长专业化办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区级教师发展机构,整合培训、教研、信息化中心、科研部门。根据教师类别、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学科特点开展分层分类、分科分岗教师培训,构建分级负责、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具有学科特色的培训体系。完善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培训体系和制度,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专业教师普遍成为“双师型”教师。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师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教师综合评价体系。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专家名师的引领作用,打造“名师成长共同体”。定期组织市区两级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深化名师工作室建设,定期举办教师“五项”技能大赛。
(五)加强教育科研引领,推动成果转化运用
以实效科研为基本理念,以重大课题招标、规划和学会课题、教师个人课题等重点工作为抓手,采用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十四五”重大课题的确定、研究与评价,各级各类课题的立项、开题、中期检查与评价展示、结题与表彰。进一步完善教科研成果评价和推广机制,促进教育科研向教育实践的转化与应用。深化教研工作改革,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提升教学质量中的支撑作用。
(六)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完善督导机制体制
深化区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调整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建立教育督导委员会框架下的各部门沟通协商机制、重大教育政策和改革任务的提前介入机制以及督导结果的通报机制等。加强专职督学队伍建设,建立督学选拔聘任、资格认定和培训等制度,组建由专家骨干和离任校长等组成的专业督导队伍,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条件、办学行为和素质教育等进行全面督导,推进督政、督学“双轮驱动”。完善挂牌督导工作体制机制,挂牌督导向学前教育延伸,进一步提升督学督导能力。落实教育督导问责制度、督导结果公告制度、限期整改制度,把教育督导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引导各级各类学校育人为本、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附件:
-
关联解读:
- 《青山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编制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