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变身生态文明家园。(武汉市青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通讯员 汤群 孙振东
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有座“青山绿水红钢城”新时代展馆。
数百件老物件儿和一幅幅新生活的照片,展现了青和居旧貌换新颜的时代巨变。
拉绳白炽灯、水泥板灶台、满墙的老报纸……展馆里,搭建了一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还原了当年的“棚户旧景”。
“以前住的棚户区,阴暗又潮湿。雨天一身泥,晴天还反潮。”6月6日,中国一冶退休职工、71岁的胡昇来到展馆,义务为参观者讲解,他直言“换了天地!”
2007年开始,随着武汉启动棚改工程,棚户区居民陆续搬进楼房。青和居社区有5235套公租房,常住人口8000多人,是武汉市最大的公租房社区。
然而,搬进了新居,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社区老年人多、残疾人多、低收入人群多,如果后续治理和服务跟不上,这里可能变成冷冷清清、充满隔阂的‘清阂居’。”青和居社区干事刘琼坦言。
环境改善了,如何让居民生活更幸福?社区党委决定,把社区划分成15个网格,运用“天天敲门组”、“顺顺吧”、“好样的”工作队、“社区好味到”大食堂、“四点半”学校五大工作载体,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办好群众大大小小的事。
刘琼说,特别是2020年疫情期间,青和居以网格为基本单元,将下沉干部、志愿者全部编入15个社区网格,组成“是党派我来为您服务的”工作队,运用“天天敲门法”,开展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一些有心人拍下的工作队工作照,留存了这个特殊时期的社区记忆——
群众想吃肉,下沉干部利用各自资源,对接商超,将新鲜猪肉送到居民家门口;
孤寡老人、残疾居民吃饭成难题,“社区好味到”食堂大年初四开业,为老人做饭;
70多岁的朱婆婆,由于老伴体弱多病,心里时常感到焦虑。网格员时常去敲敲门聊聊天。很快,朱婆婆的心病解除了。
刘琼介绍,疫情期间,“是党派我来为您服务的”工作队开展困难帮扶、爱心送餐、文明劝导等服务,守护8000多位居民的平安健康。那段时间,社区没有一户一人吃不上饭、用不上药。
展馆里,一面由60张社区居民笑脸照片组成的“笑脸墙”,定格人们发自内心的喜悦。
胡昇说,党组织在社区的号召力、凝聚力越来越强,居民过上了“向往的生活”,青和居真正成为居民心中的“亲和居”。
如今,青和居已成为闻名遐迩的生态文明家园,其社区治理经验在全省推广。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湖北的“必答题”。
2020年,我省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2021年,制定《关于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
在社区,全面构建“社区(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党组织架构;全省1.1万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口联系4835个社区,104万名党员干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
在农村,选拔933名“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持续选派驻村工作队1.2万支、驻村干部4.26万人;扶持3770个村发展新型集体经济,高标准建设101个红色美丽村庄。
下活“一盘棋”,荆楚大地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更加深入人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